若以山形比人骨,此池应合似泥洹。

【注释】

其三:这里指《归去来兮辞》的第三首。归去来:归隐山林。泥洹(huán):佛教语,指阿弥陀佛成道后,示现涅槃,不再转生人间。此句意谓:如果把我比作山的形状,那么我应是像泥洹一样永远地安息了。

【赏析】

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以山形自喻,而且将人比为山骨,把人比为泥洹,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恶和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的愿望。

“若以山形比人骨,”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山的形状。山的形状,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而人的骨头则埋在地下,与世隔绝。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志向。诗人将自己的志向与山的形状相对照,突出了自己超然物外、独善其身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此池应合似泥洹。”诗人进一步将人比作泥洹。泥洹是一种佛教用语,指阿弥陀佛成道后,示现涅槃,不再转生人间。这里的比喻,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阿弥陀佛一样,最终实现精神上的解脱和永恒。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生死轮回的超脱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山形和人之比较,以及泥洹的比喻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