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雁仍南去,慇勤问耒阳。
催科应独拙,理发讵能长。
邑古弦歌地,年丰鱼稻乡。
婆娑还得不,三径未云荒。
诗句释义及赏析:
塞雁仍南去,慇勤问耒阳
- 塞雁:指的是大雁,常被视为北归的候鸟,象征秋天和离别。
- 仍南去:仍然向南飞去,可能指雁群向北迁徙。
- 慇勤:意为殷勤或热诚。
- 问耒阳:耒阳是地名,此处询问对方是否安好,可能是书信中的客套用语。
催科应独拙,理发讵能长
- 催科:古代的一种赋税征收方式,即催收田赋等税金。
- 应独拙:表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熟练或不擅长。
- 理发:这里比喻管理、处理事务。
- 讵能:难道能够。
邑古弦歌地,年丰鱼稻乡
- 邑古弦歌地:表明这个地方历史悠久,经常有音乐和歌声。
- 年丰鱼稻乡:指的是农业丰收的乡村,鱼和稻米是典型的农作物。
婆娑还得不,三径未云荒
- 婆娑: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
- 得不:能否得到。
- 未云荒:还没有变得荒芜。
译文:
寄给侯彦周:
大雁仍然向南飞去,我热切地询问你在耒阳的情况。
催收税款我恐怕做得不太熟练,头发理得再长也无法长久管事。
这地方历史久远,常有歌舞声,年年都是鱼和稻米丰收的地方。
你在那还能不能像往日那样,那三间小屋还没变得荒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侯彦周的关心和问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塞雁南去、催科、理发等具体事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公务时的态度和能力。最后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侯彦周的牵挂。整体来看,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