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看花地,重来对落晖。
雨馀山着色,沙没水初肥。
寒食家家出,残红树树飞。
还同二三子,及此咏而归。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上巳日登裴台的情景。前四句写诗人在上巳日这天登裴台,看到春花烂漫,雨后山色更美。中间四句写雨后春山的景致:沙没水肥,残红树飞。最后两句写与二三友人一起登上裴台,共同咏叹这美好的春光而归。
“上巳日晚登裴台”,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上巳日即古代三月三日的节日,人们有登高赋诗的习惯。裴台,可能是在长安附近某个地方。“自仲春凡三登”说明这是连续三次登台观春。
“前日看花地,重来对落晖。”诗人说:“前几天我到过那赏花的地方,现在我又回来了,正好看到夕阳西下。”这里,“看花地”,“夕晖”,都是描写景物;“重”“对”二字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心情的变化。“重来”二字表明了诗人对这次登台的珍惜。
“雨馀山着色,沙没水初肥。”诗人说:“雨后山色更加艳丽,沙滩上的水也刚刚涨起来。”这两句描绘的是雨后景色,“雨馀”、“沙没水初肥”写出雨后景象。
“寒食家家出,残红树树飞。”寒食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这时天气转暖,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家家出”,指家家户户扫墓祭祖。“残红树树飞”,写树上的花瓣飘落在水中。这两句描写了寒食节的风俗。
“还同二三子,及此咏而归。”诗人说:“今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来到这里吟诗作乐才回家。”
【注释】
前日:前一天。看花地:赏花的地方。仲春:农历二月。自:由、任凭。重来:再一次来到。对:面对。落晖:夕阳余晖。雨馀:雨后。山着色:山被雨水洗过显得更美丽。沙没水初肥:沙滩上的水分被水涨满显得肥沃。寒食家家出:寒食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外出扫墓。树树飞:树上的花瓣随风飘落,像飞舞一样在空中飘动。二三子: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