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
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
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
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
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
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

【注释】

1.至日:冬至。2.客:指在许昌的旅人。3.乞火:借火。4.披裘:穿着皮衣。5.阳翟:郡名,今河南省禹县。6.羸童:瘦弱的孩子。7.洛水:洛阳一带。8.佳节:节日。9.长索寞:长久地感到孤单寂寞。10.我生:我的命运。11.苦凄凉:非常凄惨。12.无:一作“不”。13.青山满:青山处处都是。14.冯公:冯道,后汉时宰相。15.白首:花白头发。16.为郎:当官。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冬至之夜,宿于阳翟荒驿,所见、所闻、所感。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前半篇以景衬情,后半篇则以情衬景,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的艰难跋涉和仕途坎坷有深沉的感受,因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充满了感慨和同情之情,从而构成了一种凄冷萧瑟的意境。

首联:“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诗人从时间的角度写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与无奈。前年冬至之时,诗人已身在异乡,不知身处何方,只能任由岁月蹉跎。

颔联:“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诗人用“乞火”来表现旅途艰辛,用“披裘”来形容冬日严寒。诗人以饮酒取暖的方式渡过了漫长的夜晚,而清晨更是要冒着寒冷的霜雪前行。

颈联:“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了荒凉的阳翟驿,只见驿站附近有人家灯火通明。然而这温暖的灯火却无法照亮诗人心中孤独寂寞的心灵。他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度过漫长的时光。

尾联:“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诗人看到一匹饥饿的战马躺在地上嘶叫,它的身体颤抖着,毛发也已经变得稀疏。而一个瘦弱的孩子则在清晨对着茫茫的大漠发愣。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凄凉与无奈。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与思考。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