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山阳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出自《全宋诗》。此诗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揭示了今人在选择官职时往往不量才而取,导致很少见到像卫武公那样的好官被百姓在《诗经·淇奥》中歌咏的情况。
诗句原文: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这首诗开篇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古人在选择职位时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和适宜度,而不愿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事情。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人对于自我定位和能力认知的清晰,也体现了古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谨慎和务实。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一句,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希望成为像赵、魏那样的地方长者,而不是去做滕、薛那样的小官。这种追求高远目标的态度,展示了古人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着明确的规划。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一句,则揭示了今人在面对选择时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能力,导致在晚年时面临种种困难。这种对今人的批判,不仅揭示了今人的选择问题,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一句,则是对古今不同现象的对比。古时候的人们能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而如今则更倾向于通过歌唱来抒发情感。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表达方式的改变。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于文化传统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和今人在选择职位时的不同表现的对比,揭示了今人在面对选择时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于文化传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