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诗句释义及译文:

第1句:“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 注释: “长安道”指的是通往长安的官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当时的都城)的日常繁忙和匆忙生活状态的感慨。
  • 译文: 家家户户都在长安的路上停留或行走,每天问着匆匆忙忙的长安是什么?这里的“问”字体现了人们对忙碌生活的反思和不满。

第2句:“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 注释: “骊山”和“渭水”都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位于陕西省。这句话描述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 译文: 当春天来到骊山和渭水之间时,那里的景致显得特别深远,然而诗人却因为忙于其他事务而未能及时欣赏这份美景。

第3句:“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镇日”在此处表示整日。

  • 注释: “万户千门”形容人口众多,每家每户都打开大门迎接客人。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性和繁荣景象。
  • 译文: 整个城镇的门户都敞开了,无尽的风和月亮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好心情。这里强调了节日的热闹和欢乐氛围。

第4句:“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断莺肠”可能是指由于过度的欢庆而感到身心疲惫。

  • 注释: “花柳”指春天的花和柳树等植物。这句诗描绘了城市中繁花似锦的景象。
  • 译文: 整个城市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和柳,鸟儿也被这美景所感染,但它们似乎也因为过度的欢乐而感到疲惫。这里的“芳菲易歇”与前面提到的“苦不早”形成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用“家家户户”、“万户千门”等词语表达了长安城的广阔与繁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诗中的“日问长安何草草”和“苦不早”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唐代诗词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