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月皎皎,三五云沉沉。
终然露半璧,亦复牵孤吟。
夜久群动息,唯有寒蛩音。
长年重节序,感慨非独今。

己亥中秋

二七月皎皎,三五云沉沉。

终然露半璧,亦复牵孤吟。

夜久群动息,唯有寒蛩音。

长年重节序,感慨非独今。

注释:

  1. 二七:农历七月。
  2. 皎皎:明亮的样子,此处形容月亮明亮。
  3. 三五:十五的月亮。
  4. 沉沉:低垂的样子,此处形容云层浓密,遮住了月亮。
  5. 终然:最终、终于的意思。
  6. 露半璧:形容月光如玉璧般明亮。
  7. 牵孤吟:独自吟唱。
  8. 夜久:夜晚很长。
  9. 群动息:各种动物都安静下来。
  10. 寒蛩(qióng)音:蟋蟀的声音。
  11. 长年:常年、长期。
  12. 重节序:重视节日和季节。
  13. 感慨:感慨时光流逝,感叹人生无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己亥中秋》所写。全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亮、云彩、露水、蟋蟀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和季节的重视,以及对于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首句“二七月皎皎,三五云沉沉。”描绘了一个明亮的中秋之夜,月亮明亮,云层低垂。这里的“二七”可能是对农历月份的称呼,而“三五”则是指十五的月亮。整句诗通过对比明暗两种景象,为后文的感慨做铺垫。

第二句“终然露半璧,亦复牵孤吟。”进一步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情景。“终然”表示终究、终于,“露半璧”形容月光如玉璧般明亮,而“牵孤吟”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吟唱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月光和孤独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寂寞与感慨。

第三句“夜久群动息,唯有寒蛩音。”描写了夜晚的宁静与寂静。“夜久”表示夜晚很长,各种动物都安静下来,只有蟋蟀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这句诗通过声音的变化,传达出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深沉。

最后一句“长年重节序,感慨非独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对中秋节日的描绘,表达了对节日和季节的重视,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中秋”,也使得全诗的情感得以升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