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月皎皎,三五云沉沉。
终然露半璧,亦复牵孤吟。
夜久群动息,唯有寒蛩音。
长年重节序,感慨非独今。
己亥中秋
二七月皎皎,三五云沉沉。
终然露半璧,亦复牵孤吟。
夜久群动息,唯有寒蛩音。
长年重节序,感慨非独今。
注释:
- 二七:农历七月。
- 皎皎:明亮的样子,此处形容月亮明亮。
- 三五:十五的月亮。
- 沉沉:低垂的样子,此处形容云层浓密,遮住了月亮。
- 终然:最终、终于的意思。
- 露半璧:形容月光如玉璧般明亮。
- 牵孤吟:独自吟唱。
- 夜久:夜晚很长。
- 群动息:各种动物都安静下来。
- 寒蛩(qióng)音:蟋蟀的声音。
- 长年:常年、长期。
- 重节序:重视节日和季节。
- 感慨:感慨时光流逝,感叹人生无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己亥中秋》所写。全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亮、云彩、露水、蟋蟀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和季节的重视,以及对于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首句“二七月皎皎,三五云沉沉。”描绘了一个明亮的中秋之夜,月亮明亮,云层低垂。这里的“二七”可能是对农历月份的称呼,而“三五”则是指十五的月亮。整句诗通过对比明暗两种景象,为后文的感慨做铺垫。
第二句“终然露半璧,亦复牵孤吟。”进一步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情景。“终然”表示终究、终于,“露半璧”形容月光如玉璧般明亮,而“牵孤吟”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吟唱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月光和孤独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寂寞与感慨。
第三句“夜久群动息,唯有寒蛩音。”描写了夜晚的宁静与寂静。“夜久”表示夜晚很长,各种动物都安静下来,只有蟋蟀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这句诗通过声音的变化,传达出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深沉。
最后一句“长年重节序,感慨非独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对中秋节日的描绘,表达了对节日和季节的重视,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中秋”,也使得全诗的情感得以升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