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宫神灵之所宅,楼阁倚天一千尺。
先生好游犹挟册,藜苋不惭吾鼎食。
凝祥池头三月春,腰金骑狨多贵人。
天边五岳烟霞阔,海上三山雨露新。
蛱蝶能飞燕能舞,凤凰在云鸿在渚。
仙人骖鸾入云雾,寂寂不闻青鸟语。
洞天落日晚沉沉,渔舟缥缈桃源深。
红玉坐看花着子,青云行见叶成阴。
疾雷怒飞风雨急,瘦马不行归旆湿。
投闲一日须一来,岁时变化犹呼吸。

【注释】

1.凝祥池:在今安徽歙县。

2.仙人骖鸾(cān luán):指仙人乘着鸾凤飞翔,比喻神仙。

3.洞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4.红玉:指杨贵妃。唐明皇曾以红玉为贵妃之号。

5.霁(jì)景:雨后天晴的景象。

【赏析】

《答同舍游凝祥台》是一首七绝,诗中描写了作者与同舍出游凝祥台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半首写凝祥台的宏伟壮丽以及仙宫仙境般的美丽景象,后半首写游凝祥台时所见到的美景及作者对景物的感受。

第一联:“仙宫神灵之所宅,楼阁倚天一千尺。”这两句写凝祥台的宏伟壮观。据传说,凝祥台始建于唐代,位于黄山南麓,有“天下第一台”之称。这里用“神仙居处,楼阁倚天”来形容凝祥台,既写出了凝祥台的雄伟壮丽,又烘托出了仙境般的美丽景象。“一千尺”,形容高耸入云,极言其高。

第二联:“先生好游犹挟册,藜苋不惭吾鼎食。”这两句写作者自谦地表示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内心仍保持着平民百姓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尚”(shang)读作“上”,动词,意思是“把……作为榜样”。

第三联:“凝祥池头三月春,腰金骑狨多贵人。”这两句写凝祥台中的美景。春天来了,凝祥台周围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诗人描绘了凝祥池头的春光美景,使人陶醉其中。“腰金骑狨”(yún)多贵人:形容贵族豪门子弟们骑着彩色毛驴,戴着金银饰物,穿行于贵府之中的豪华景象。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凝祥台中的自然风光之美,又表现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奢靡之风。

第四联:“天边五岳烟霞阔,海上三山雨露新。”这两句写凝祥台周边的自然景观。天边的五岳云雾缭绕,如诗如画;海上的三山雨露滋润,生机勃勃。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凝祥台周边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五联:“蛱蝶能飞燕能舞,凤凰在云鸿在渚。”这两句写凝祥台上的自然生物。蝴蝶飞舞在花丛中,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大鸟在云间翱翔,小鱼在水底游动。这些自然生物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第六联:“仙人骖鸾入云雾,寂寂不闻青鸟语。”这两句写凝祥台上的仙人驾着云彩进入云雾之中,四周一片寂静。这两句诗既描绘了仙人在云雾中的神秘形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第七联:“洞天落日晚沉沉,渔舟缥缈桃源深。”这两句写凝祥台下方的景色。夕阳西下,天空渐渐暗淡下来;渔舟在江水中飘荡,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之中。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凝祥台下方的自然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八联:“红玉坐看花着子,青云行见叶成阴。”这两句写凝祥台上的红玉女子和青云之上的树木。红玉女子坐在台上欣赏花朵的美丽,期待着花开结果;而远处的青云之上的树木也茁壮成长,郁郁葱葱。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凝祥台上的红玉女子和青云之上的树木,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九联:“疾雷怒飞风雨急,瘦马不行归旆湿。”这两句写凝祥台上的雷电交加、风雨骤起的景象。狂风暴雨肆虐着大地,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马匹因为疲惫而无法前行,导致车旗被雨水打湿。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凝祥台上的恶劣天气,又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无奈之情。

第十联:“投闲一日须一来,岁时变化犹呼吸。”这两句写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岁月无情。每天闲暇无事的时候都需要外出游玩,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