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邹孟氏,圣道危于丝。
学者迷统绪,扰扰徒外驰。
况有释老辈,窃窥如鬼魑。
苦彼疑似说,陷我高明资。
伟然周与程,振手而一麾。
源流虽未远,淆浊亦已随。
公如一阳复,寒烈已可知。
斯文续以传,岁晚非公谁。
伤哉后来者,此世亡此师。

【注释】

①南轩先生:指张栻(1133~1190),字子韶,号南轩,长沙人。宋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历官湖南转运副使。

②邹孟氏:即邹阳,西汉思想家、政论家。曾为梁孝王门客,因犯忌而被下狱,后上书谏文帝,被梁孝王杀头。

③圣道:儒家的治国之道。

④统绪:系统、条理。

⑤释老辈:佛教与道教的学者。

⑥疑似说:模棱两可的解释。

⑦周与程:指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

⑧振手:挥动袖子,表示发怒。一麾:指挥军队,这里比喻治理国家。

⑨源流:指学术思想的来源和发展。

⑩淆浊:指混乱不堪。

⑪公:对张栻的尊称。

⑫斯文:此等文人学士。

⑬寒烈:指清刚不阿的志节。

⑭斯文续以传:指儒学经典能够流传后世。

⑮岁晚:指晚年。非公谁:不是您还能有谁能呢?

⑯伤哉:可惜啊!

【赏析】

《挽张南轩》是作者对好友南轩先生的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张南轩人格的崇敬,对他的政治才能的赞扬,对他的学术思想的推崇。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风格平易自然。

“世无邹孟氏”,起笔点题,点出诗人悼念友人的原因。“邹孟氏”即邹阳,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因触犯了汉文帝而遭杀害。

“圣道危于丝”,用比喻手法说明在当今社会,儒家学说如同纤细的丝线一样,容易被人们忽视。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学者迷统绪”,接着诗人指出,那些致力于儒学研究的人往往迷失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里的“统绪”指的是儒家的系统和条理。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那些学者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担忧。

“扰扰徒外驰”,进一步描绘了学者们的行为。他们盲目地追求名利,却忽略了自己的学问。这里的“外驰”意味着他们追逐名利,而忘记了内心的修养。

“况有释老辈”,诗人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那些热衷于佛教和道教的学者们也在暗中窥视着儒学,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破绽来攻击儒学。这里的“释老辈”指的是佛教徒和道士们。

“苦彼疑似说,陷我高明资”,诗人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那些佛教徒和道士们的怀疑和攻击都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无知和偏见。他们的解释往往充满了矛盾和漏洞,使得儒学的高明之处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伟然周与程,振手而一麾”,这里再次提到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赞美他们的伟大和卓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源流虽未远,淆浊亦已随”,诗人认为虽然儒学的历史还不算悠久,但已经受到了各种势力的冲击和污染,变得混杂而不纯良。这里的“淆浊”指的是各种杂音和污秽之物。

“公如一阳复,寒烈已可知”,诗人认为张南轩先生就像春天到来一样,有着不可阻挡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这里的“一阳复”指的是冬天过后春天到来,阳气开始恢复的景象。

“斯文续以传,岁晚非公谁”,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张南轩先生的期待。他希望儒学能够在他手中得以传承下去,直到最后一位学者出现。这里的“岁晚”指的是年岁将尽的时候。

整首诗通过描述张南轩先生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爱之情以及对儒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