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冈前高座寺,犊车曾向此徘徊。
清谈未解倾人国,更引番僧度海来。
【注释】
石子冈:地名。在今江西丰城县东北,因冈上多石子而得名。
犊车:指牛车。
倾人国:使人倾心。倾国:指倾慕其风采或才艺。后用以形容女子的美貌。
番僧:即吐蕃僧人,唐代时称吐蕃人为吐蕃,故称吐蕃僧为番僧。
度海:渡海。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览石子冈高座寺时的观感。首句写石子冈高座寺的位置和历史;颔联以“清谈”来写寺中和尚,突出其学识渊博;颈联用一“更”字写出了作者的感慨;尾联则写诗人与僧人的交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高座寺
石子冈前高座寺,犊车曾向此徘徊。
清谈未解倾人国,更引番僧度海来。
注释
石子冈:地名。在今江西丰城县东北,因冈上多石子而得名。
高座寺:山名。在今江西丰城西北二十里。
犊车:古代小轿车。
曾:曾经。
徘徊:流连,留恋不决。
清谈:清静高雅的谈论。指佛教的禅理。
倾人国:使人倾慕。倾国:使国家为之倾倒。这里指倾慕其风姿、才华。
番僧:指吐蕃僧人。唐代时称吐蕃人为吐蕃,故称吐蕃僧为番僧。
度海:泛指渡海而西。泛指到海上去,泛指渡过海去。
赏析
高座寺位于江西丰城东北的石子冈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诗人曾在这里驻足留连,并留下了这首《石子冈》。
首句写寺院的位置:石子冈前高座寺。石子冈是一处有名的古迹,位于今天的丰城市东北二十里的赣江东岸,冈上有石子铺就的道路。“石子冈”三字点出这个地点。“前”字说明寺院的具体位置。高座寺就是这座冈上的一座寺庙,它的名字表明它建于高处,俯瞰周围。“前”字又说明它的方位。
“犊车曾向此徘徊”,意思是说诗人曾经驾着牛车来到这个寺庙,并在那里徘徊了很久,不忍离去。“犊车”是一种四轮小车,用来载运人和物,由牛拉动,速度较慢。“徘徊”二字写出诗人对寺庙的喜爱,同时也反映出他的留恋之情。
次句进一步描绘他在高座寺的活动情况:“清谈未解倾人国,更引番僧度海来。”这里的“清谈”是指佛教中的禅宗教义。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主张直接领悟佛性,提倡“顿悟”而不是“渐悟”。禅宗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平等的,人人皆有成佛的潜能,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因此,“清谈”一词在这里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他与寺中和尚进行过佛教教义方面的交流,也表示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第三句“清谈未解倾人国”,意思是指虽然与寺中和尚有过清谈,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佛教教义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领会佛教的要旨。“未解”二字表明他还没有完全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而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水平上。
最后一句“更引番僧度海来”,意思是说,由于他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于是他便请来了一位来自吐蕃(即现在的西藏)的僧人,让他来传授佛教的教义。“番僧”是指来自吐蕃的人,因为当时人们习惯将外国人称为“蕃”,所以这里用“番”字来称呼他们。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词,但通过这些词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在高座寺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内心感受。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寺庙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佛教文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