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至昌明祚已终,谶文犹有两昏童。
桓玄偷得宫中玺,却属新河伐荻翁。

宋兴寺

宋兴寺,出自宋朝曾极的《宋兴寺》。该诗以晋代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桓玄窃取宫中玺印的情景,讽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权力斗争。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与注释:

  1. 晋至昌明祚已终
  • 晋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时期。
  • :到达的意思。
  • 昌明:指晋武帝司马炎,他的年号是“昌明”,这里特指晋朝。
  • :国家或朝代的统治权。
  • 已终:结束,这里指晋王朝的覆灭。
  1. 谶文犹有两昏童
  • 谶文:古代用神秘预言形式传达的预示吉凶的文书,通常包含某种征兆。
  • 犹有:仍然存在,表示尽管已经发生了某些事情,但仍然存在某种迹象或预兆。
  • 两昏童:指两个愚蠢无知的孩子,比喻缺乏智慧和判断力的人。
  1. 桓玄偷得宫中玺
  • 桓玄: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后来篡夺了晋朝的皇位,建立了桓楚政权(即桓玄政权),他的名字在这里作为典故出现。
  • 偷得:秘密地获取。
  • 宫中玺:古代帝王使用的玉玺,象征着权力和权威。
  1. 却属新河伐荻翁
  • 新河:可能是指新近建立的国家或地区,这里用作反讽,指桓玄篡位后建立的小朝廷。
  • 伐荻翁:形容一个专注于某项工作而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的老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沉迷于权力争斗的人。
  1. 赏析
  • 《宋兴寺》通过使用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深刻感慨。通过对桓玄窃取玉玺的描述,诗人暗示了当时政治上的混乱和不稳定,以及权力斗争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敏感性和对时代问题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象征和隐喻的高超技巧。

《宋兴寺》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也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以及曾极在文学上的独特风格和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