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牲酾酒荐明蠲,饤果装香婢仆专。
拣米作糜分糁碗,折篿为箸插芳筵。
儿惊庖下添熏肉,神笑人间用纸钱。
巫祝谓知来岁事,珓杯犹有暂时权。
【注释】
- 饯神:古代风俗,祭祀鬼神时,以酒食等供奉。
- 击牲酾酒荐明蠲:击牲、酾酒,指宰杀牲畜,漉出酒液;荐,进献;明蠲,即“明净”,指祭祀用的酒和肉要洁净。
- 饤果装香:摆放水果、香料供祭。
- 拣米作糜分糁碗:用米做成粥(糜),分盛到碗里。
- 折篿为箸插芳筵:折下竹筷子作为餐具插入宴席。
- 儿惊庖下添熏肉:小孩儿吃惊地发现厨房里又增添了熏肉。
- 神笑人间用纸钱:神对人间用纸钱祭祀的行为感到好笑。
- 巫祝谓知来岁事:巫祝(巫师)告诉人们明年的事。
- 珓杯犹有暂时权:用掷骰子喝酒的杯子(珓杯)还有暂时的用处。
【译文】
宰牲斟酒祭明神,摆上果品和香料,厨下增添熏肉味,神笑人间祭纸钱。
巫师预言来年事,掷骰酒杯权暂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庄重的祭祀场景。首句“击牲酾酒荐明蠲”描绘了祭祀开始时,人们宰杀牲畜,漉出酒液,然后献给神灵的场景。接着,“饤果装香婢仆专”,描述了摆放水果和香料供祭的细节。然后,“拣米作糜分糁碗”,“折篿为箸插芳筵”,描绘了将米制成粥,分盛到碗里,以及插入筷子的细节。这些细节都展现了古人对于祭祀的尊重和细致。
接下来的句子,“儿惊庖下添熏肉”,描绘了孩子惊讶地发现厨房里又增添了熏肉。这一句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饮食习惯,也反映了人们对美食的喜爱。
最后两句,“神笑人间用纸钱”,描绘了巫师告诉人们明年的事,以及用掷骰子喝酒的杯子还暂时有用的情景。这两句既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