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寝丘书,僧窗屡卷舒。
无因浮左蠡,况复度匡庐。
政以相望远,非关自作疏。
梦成飞鸟去,千里不踌躇。
【注释】
又二首其一:一、“又”字,表示此诗为作者再次所作。二、“寝丘书”,指书信。三、“僧窗”,即僧人的窗户。四、“左蠡”,地名,在今安徽省境内。五、“匡庐”,山名,在今江西省境内,为道教胜地之一。六、“政以”,意为“因为”。七、“自作疏”,指自己所写的信或奏章。八、“梦成飞鸟去”,意谓梦中化为飞鸟离去,指仕途失意,如梦初醒。九、“踌躇”(chú chí):迟疑不决;徘徊。十、“千里”:形容距离很远。十一、“不踌躇”,意为毫不犹豫,心无挂碍。十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译文】
我写了一封书信,寄给了远方的朋友,朋友经常打开看。
因为没有时间去游览左蠡,更不用说去匡庐了。
因为我与他们相望太远,所以我没有主动去给他们写信。
我在梦中化为飞鸟离去,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不会感到踌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第二次隐居庐山时写的。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
第一句:“又一纸寝丘书,僧窗屡卷舒。”这句话中的“又一纸寝丘书”表明诗人再一次给朋友写信,而“寝丘书”则意味着信已经写好了,并且已经寄了出去。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而“僧窗屡卷舒”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常常打开信件的情景,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无因浮左蠡,况复度匡庐。”这句话中的“无因”指的是没有机会或者原因去做某事,而“浮左蠡”则意味着没有机会去游览左蠡。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游历左蠡的遗憾。而“况复度匡庐”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匡庐的向往。
第三句:“政以相望远,非关自作疏。”这句话中的“政以”指的是因为……所以……,而“相望远”则意味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诗人无法主动去拜访朋友。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无法实现对朋友拜访的愿望。
第四句:“梦成飞鸟去,千里不踌躇。”这句话中的“梦成飞鸟去”则意味着诗人在梦中化身为一只飞翔的鸟儿,飞向远方。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由感和满足感。而“千里不踌躇”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执着和坚定。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刻,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令人读后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