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梅较晚,大庾合先之。
已似得南气,不应留北枝。
天工新坐懒,春事故教迟。
蜂蝶若知道,恬然不怨时。
【注释】大庾岭北崖的梅花,晚春时节就开花了;中州(今河南一带)的梅花,要等到晚春才能开花,所以比大庾岭北崖的梅花晚开。已像得到了南方的暖气,不应滞留在北方枝头。天工新坐懒,春事故教迟。蜂蝶若知道,恬然不怨时。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梅,寄托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州梅较晚,大庾合先之”是说:中原(指中州)的梅花比大庾岭的梅花来得晚些。大庾岭地处五岭之一,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为江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热量。这里所说的“南气”,指的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诗人认为岭南地区(即中州)的梅花比大庾岭的梅花来得晚,是因为那里气候比较寒冷,没有足够多的阳光和热量来促使梅花开放。而大庾岭的梅花之所以能较早地开花,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比较温暖,阳光充足,有足够的热量来促使梅花开放。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梅花开放时间的影响。“已似得南气,不应留北枝”是说:已经像获得了南方的暖气,不应该滞留在北方枝头。诗人用了一个“似”字来形容自己与梅花的相似性,表达了自己对南方气候条件的向往和对北方气候条件的不满。他认为,既然已经获得了南方的暖气,就应该像梅树一样,将南方的气候特点带入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滞留在北方枝头,继续受着北方气候的制约。
第三四句:“天工新坐懒,春事故教迟。”意思是说:天公故意把春天安排得这样迟缓,让百花都赶不上它。天公故意把春天安排得这样迟缓,是为了让百花都有机会争奇斗艳,展现出各自的美丽。这里的“春事”,指的是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而“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慢、缓慢的意思。诗人认为,天公故意安排春天的迟缓,是为了让百花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而不是让它们相互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观点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多样性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政治斗争的厌倦和无奈之情。
五六两句:“蜂蝶若知道,恬然不怨时。”意思是说:如果蜜蜂蝴蝶都知道这个道理,就会坦然地接受春天的到来而不抱怨时光。这里的“若”可以理解为如果、要是的意思,用来表示假设的条件或情况。而“恬然不怨时”则是说:如果蜜蜂蝴蝶都能够理解这个道理,那么它们就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抱怨或不满了。诗人认为,蜜蜂蝴蝶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通生物,应该能够理解和接受春天的到来。如果它们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它们就能够坦然地面对时光的流逝,不再抱怨或不满。这种观点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开放的描写和对蜜蜂蝴蝶行为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生命多样性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斗争的厌倦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