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岑寂掩柴关,庭下萧疏竹数竿。
狭地难容大池沼,浅盆聊作小波澜。
澄澄皓月供宵影,瑟瑟凉风助晓寒。
不校蹄涔与沧海,未知清兴有谁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中的重点词语,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
“衡茅岑寂掩柴关”的意思是:衡茅简陋地掩蔽柴门,形容家境贫寒。“庭下萧疏竹数竿”的意思是:庭前有几株稀疏的竹子。“狭地难容大池沼”的意思是:狭小的空间难以容纳大的池泽水泊。“浅盆聊作小波澜”的意思是:用浅盆儿装点一下,也像小波澜一般。“澄澄皓月供宵影”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庭院。“瑟瑟凉风助晓寒”的意思是:清凉的秋风吹动晨露,带来一丝寒意。 “不校蹄涔与沧海”的意思是:不与蹄涔(指小池)和沧海相比,“清兴有谁安”的意思是:这清幽雅致又有谁来欣赏呢?诗人在写景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感受,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心情,这是写景诗的特点之一,即寓情于景;同时,诗人将个人的感受融进了对景物的描写中,使读者在领略景物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怀,这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译文:衡茅简陋地掩蔽柴门,庭前有几株稀疏的竹子。庭院内只有几株稀疏的竹子,用它来点缀,也像小波澜一般。明亮的
月光照耀着庭院。清晨凉爽的风拂动着早晨的露珠,带来一丝寒意。这清幽雅致又有谁来欣赏呢?不与蹄涔(指小池)和沧海
相比,这清幽雅致又有谁来欣赏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乡村时的写照。开头两句是说,简陋而简陋的房子掩蔽了柴门,院子里有数竿稀疏的竹子,环境十分清
静。三四句进一步渲染这种寂静的环境,因为地方狭小,所以无法修建一个很大的水池,只好用一个浅盆儿装点一下,也像小波澜
一样。五六句是写诗人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仰望皎洁的明月,感受到一种清冷的美感。七八两句则进一步写诗人在这
个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清高脱俗的情趣,因为周围环境很清幽,所以作者才更感到自己的处境清高脱俗。最后两句则是全诗
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清幽的环境,却仍然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因此最后用一个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