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闻至德,滴水洗沈冤。
空寂等三世,悟迷同一源。
松杉膏宿雨,楼阁丽朝暾。
犹恨高峰顶,藤萝未得扪。
诗句释义:
- 炷香至德山:点燃香火向至圣之山(通常指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的居所,如玉清宫)致敬。
- 异时闻至德,滴水洗沈冤:在异代或未来听闻至圣之道(至德山),如同用水滴洗刷沉冤(比喻清除过去的误解和痛苦)。
- 空寂等三世,悟迷同一源: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超脱三界(天、地、水)的境界,并理解万物皆源于一心(即“空寂”)。
- 松杉膏宿雨,楼阁丽朝暾:描绘了一幅松林和杉树沐浴着夜晚的雨水,而高楼和阁楼在朝阳中显得美丽的景象。
- 犹恨高峰顶,藤萝未得扪:虽然已经到达了高峰的顶端,但还未能触及到山顶的藤萝(象征难以企及的高远目标或理想)。
译文:
点燃香火向至圣之山(至德山)致敬,
在异代或未来听闻至德之道,如同用水滴洗刷沉冤。
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超越三界的心境,
理解一切事物都源自于一个源头。
松林杉木沐浴着夜雨,高楼与阁楼在朝阳中熠熠生辉。
遗憾的是,尽管我已经到达了山峰之巅,
但我仍然无法触及到那攀爬到顶峰的藤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修行与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哲学思考。诗中通过“炷香至德山”、“异时闻至德”等词汇展现了对道教圣地至德山的虔诚致敬,以及对历史与未来的哲思。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如“松杉膏宿雨,楼阁丽朝暾”),也有对修行境界的描绘(如“空寂等三世,悟迷同一源”)。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抽象的艺术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