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郡最高处,元戎领客游。
云根栖万井,城角带双流。
日薄楼台暝,风悲鼓角秋。
卧龙千古恨,烟霭隔神州。

【注释】

元戎:指主将。客:客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宝子山:山名。游忠武侯祠:游访诸葛亮的祠堂。

一郡最高处:在蜀地,最高的山是青城山。青城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元戎:主将。领客:领头引路的人。云根:云雾缭绕的地方,形容山高峻、幽深。万井:千家万户。城角:城上。双流:双流河。日薄:太阳接近地平线。暝:天色昏暗。风悲:秋风萧瑟。鼓角:战鼓和军号的声音。卧龙:指诸葛亮。千古恨:千年的憾事。烟霭:雾气。神州:中国,这里泛指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成都风光的七言律诗。首联起笔写成都山川形胜;颔联写成都的自然景色;颈联写成都的秋夜景色;尾联以诸葛亮比兴作结。此诗写景抒情皆极尽描画之致,语言清新自然,韵味悠长。

首联“一郡最高处,元戎领客游”,点明题旨。成都为蜀中重镇,地势高耸,故称其为一郡最高处。诗人与友人同游,领路者自然是主将,这一句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及陪同之人,为下面写景做铺垫。

颔联“云根栖万井,城角带双流”,描写成都山水之美。“云根”即云顶,指青城山。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海拔1260余米,山势险峻,林木葱茏,有“青城天下幽”之称。“万井”即千家万户,用来形容青城山脚下村落众多、人烟稠密的景象。“带双流”指的是双流河水蜿蜒流淌于青城山下。这两句通过描绘青城山的高峻和双流河的潺潺流水,展现了成都的自然美景。

颈联“日薄楼台暝,风悲鼓角秋”,写成都秋夜之景。“日薄”即太阳接近地平线,暗示天色已晚;“楼台暝”则描绘了夜色渐浓时,楼台灯火阑珊的景象。“风悲鼓角”,则是秋风凄厉之声,如同战鼓和军号声一般,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这两句通过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秋风凄厉等景象的描述,烘托出成都秋夜的静谧与凄凉。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成都的夜色之中,感受着那无尽的寂寞与哀愁。

尾联“卧龙千古恨,烟霭隔神州”,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感慨与思念之情。“卧龙”指的是诸葛亮,他以智慧和忠诚辅佐刘备,为蜀汉的建立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诸葛亮一生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留下了千古遗恨。“烟霭隔神州”则是说如今蜀地远离中原,被烟霭所阻隔,无法再与故土相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与无奈。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成都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它不仅是诗人对家乡的赞美之作,更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