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明大义晓多方,烱烱精忠贯日光。
开拓荆榛资蜀汉,驱除鬼蜮老关张。
司徒岂足知邪正,著作宁能识短长。
公论到头须后世,至今尸祝未能忘。

【注释】:

独明大义: 独立明了大道理,即有大节。晓多方: 明白许多方面。

烱烱精忠: 炯炯有神的忠诚。贯日光: 像太阳一样照耀。

开拓荆榛: 开辟荆棘丛杂的地方。资蜀汉: 资助蜀地。

驱除鬼蜮: 驱逐奸诈小人。老关张: 老辈的关羽、张飞。

司徒岂足知邪正: 称诸葛亮为司徒,岂能足以分辨是非。

著作宁能识短长: 称诸葛亮为著作郎,岂能足以识别人的好坏。

公论到头须后世, 至今尸祝未能忘: 只有后世的人才能评论他的是非功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诸葛武侯祠写的。诸葛武侯,即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以智慧与忠诚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睿圣”和“千古第一贤相”。此诗是杜甫对其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深深敬仰之情。

全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七言,形式规整,音韵和谐。首两句“独明大义晓多方,烱烱精忠贯日光”,赞颂了诸葛亮的大义精神和忠诚品质,如日月之光照耀四方。第三句“开拓荆榛资蜀汉,驱除鬼蜮老关张”,赞扬了他在艰难时期,挺身而出,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如同驱除妖邪,保护蜀汉江山的关羽和张飞。最后一句“司徒岂足知邪正,著作宁能识短长”,则指出即使是位高权重的司徒(丞相),也难辨是非曲直;即使有才华的著作郎,也未必能够识破人的长短。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歌颂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又表达了杜甫对其人品的敬仰之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