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港绝梅根,渺莽芦与荻。
芦荻摇北风,正逢霜雪激。
岸津只两家,泥草落四壁。
何人舟欲进,想惧少遮羃。
我舟强来依,无故此涉历。
所嗟浮寄人,见舟甚仇敌。
其说自和易,举柱累梳剔。
舟子自高鶱,呼月吹短笛。
同行更迂旷,索瓶倒馀沥。
浑忘值危途,去住尚怵惕。
胆消羁思苦,此际谁拯溺。
悭囊纵有金,斗升何处籴。
【译文】
梅港绝于梅根,渺莽芦荻。北风吹动芦荻,正值霜雪时节。只有两家在岸上搭了简易的茅屋,泥草覆盖四壁简陋。有人想进船,恐怕被风挡住。我的船强行靠近,所以来此渡河。我感叹自己像浮萍寄居,见到船只就像仇人。他的话似乎很平和,举起柱头梳洗剔垢。船夫自高自傲,吹着短笛唤月。同行更显迂阔遥远,倒空瓶中余沥。浑然忘了身处险途,去留都使人恐惧。胆寒羁思苦闷,此时谁来救我?吝啬囊中纵然有金,斗升钱粮哪里能买到?
【注释】
梅根:指梅港。梅港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因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故名。
渺莽:渺茫无边无际。
芦与荻:“蓬”和“苇”。
摇:飘动。
正逢:恰好遇上。
岸津:河岸上的渡口。
泥草:用泥涂盖的房屋。
何人舟:谁的船?
想惧少遮羃(jiē jié):恐怕船少挡不住风浪。
强:勉强。
涉历:过河。
何:疑问词,为什么。
其说:指前面所说的话。
自和易:自然容易。
举:举起。
累:堆积。
梳剔:梳洗。
舟子:船夫。
自高鶱(kè):自以为了不起、傲慢自大。
呼月:叫月亮。
吹短笛:奏乐,吹笛子。
行更迂旷:行船更显远行。
索瓶:倒空的瓶子。
值危途:处于危险的境地。
去住:去或住。
怵惕(chù tì):惊恐不安。
胆消:胆气消失。
羁思苦:思乡之情痛苦。
悭囊:吝啬的口袋。
纵:纵然是。
斗升:一斗粮食的容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渡船的诗,诗人借渡船之难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诗从渡船起兴,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层层深入,最后归结为诗人自身的感慨。开头二句写江边小船上的情景,“梅港绝梅根,渺莽芦与荻”,描绘出一幅水天一色的苍茫景象。“芦荻”点明地点是江岸上,而芦荻又摇荡着阵阵秋风,正是霜降时节。三、四句写江岸上的情形,“岸津只两家,泥草落四壁”。这两句写江岸简陋,没有人家,只有两间茅舍,四周是用泥涂抹的墙壁。“泥草”二字,既写出了茅舍的简陋,也反映了诗人的贫寒处境。五、六句写有人企图渡船,但船小风大,担心会被刮翻。“何人舟欲进,想惧少遮羃”,这是对船夫的描写。船夫虽然有些傲慢,但却十分殷勤,见有人要过河就赶快摆渡。七、八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我舟强来依,无故此涉历”。诗人虽然也有渡船,但是船小风大,只能勉强靠岸,因此不得不来此渡河。九、十句写诗人的感慨,“所嗟浮寄人,见舟甚仇敌。”诗人感叹自己在异乡漂泊,如同浮萍一样寄居他乡,而见到的船只却是仇人,这是多么令人悲愁呀!十一、十二句写船夫的态度,“其说自和易,举柱累梳剔。”“其说”即前面所说的话,意思是说船夫很和易,举起柱头梳洗剔垢。“举柱”就是举起柱子梳洗,“累梳剔”即梳洗柱子。这两句写船夫非常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很有能耐。十四、十五句写船夫的傲慢态度,“舟子自高鶱,呼月吹短笛。”“自高鶱”就是自己认为了不起,“呼月”是叫月亮,“吹短笛”即奏乐,吹短笛。这两句描写船夫自以为是,吹奏乐曲,自得其乐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十六、十七句写船夫的行为更加放肆,“同行更迂旷,索瓶倒馀沥。”同船的人更加感到窘迫,只好倒空瓶子,以倾泻残余酒水来驱除寒意。十八、十九句写船夫的狂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了,“浑忘值危途,去住尚怵惕。”完全忘记了这里地势危险,进退都令人担忧。二十、二十一两句写船夫已经变得不可理喻了,“胆消羁思苦,此际谁拯溺?”胆气消失了,思乡之情也痛苦不堪,此时此刻,又有谁能拯救我这个漂流在外的人呢?二十二、二十三两句写诗人的处境,“悭囊纵有金,斗升何处籴。”即使口袋里有一些钱财也可以买些米来充饥度日,可是哪里有一两斗粮食可买呢?诗人的遭遇真是令人同情啊!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言外有意。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渡船,抒发了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