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济水源,爱蜀如蜀人。
公凡五入蜀,东峡西峨岷。
门生变交游,故旧成姻亲。
蜀味皆吾餐,蜀音即吾民。
潼川最后至,既至情亦均。
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
雍容如一家,笑语闻四邻。
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
举动出至诚,悠久疑为神。
诏书西出关,马首北向秦。
迟行客辞家,拥别儿恋亲。
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
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
滑台为公寿,公饮不过唇。
乐我奉公欢,荣虞适兹辰。
物色莽牢落,人情浩酸辛。
已辞尚可听,少驻双车轮。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张子立龙图知凤翔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公家济水源,爱蜀如蜀人。
  • 公家:指诗人自己。
  • 济水源:意为治理水源,引申为治理国家。
  • 爱蜀:热爱蜀地。
  • 蜀人:指四川人。
  • 注释:诗人把自己比作治理水源的官员,他对四川充满了深深的热爱。
  1. 公凡五入蜀,东峡西峨岷。
  • 凡五:五次。
  • 入蜀:进入四川。
  • 东峡西峨岷:指的是四川的东部峡谷、西部高山和岷江。
  • 注释:诗人五次进入四川,分别游览了东峡、西峨山和岷江。
  1. 门生变交游,故旧成姻亲。
  • 门生:学生。
  • 变交游:结交朋友。
  • 故旧:老朋友。
  • 姻亲:亲戚关系。
  • 注释:通过师生关系,诗人与四川的老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 蜀味皆吾餐,蜀音即吾民。
  • 蜀味:四川菜肴的味道。
  • 蜀音:四川方言的声音。
  • 吾餐:我的饭菜。
  • 吾民:我的人。
  • 注释:四川的菜肴和声音已经成为了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潼川最后至,既至情亦均。
  • 潼川:四川的地名。
  • 最后至:最后到达。
  • 情均:感情均衡。
  • 注释:在四川的最后一站是潼川,诗人到达这里后,感情也变得均衡。
  1. 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
  • 恶不待公刑:恶人不需要用刑罚来惩治。
  • 善不须公仁:善良的人不需要用仁慈来感化。
  • 注释:诗人认为,对于恶人,刑罚是必要的;而对于善良之人,仁慈也是必要的。
  1. 雍容如一家,笑语闻四邻。
  • 雍容:庄重大方。
  • 如一家:像一家人一样。
  • 笑语闻四邻:欢笑的声音传遍了四邻。
  • 注释:诗人在四川的居住生活庄重大方,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他的笑声和快乐感染了周围的人。
  1. 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
  • 山时参:有时到山上看望。
  • 公府:官府。
  • 垩鼻:用石灰刷墙。
  • 看斧斤:观看砍伐树木的工具。
  • 注释:诗人不时到山上看望官府,用石灰刷墙,观看砍伐树木的工具。
  1. 举动出至诚,悠久疑为神。
  • 举动:行动。
  • 至诚:至真至纯的诚意。
  • 悠久:久远。
  • 疑为神:像神一样的存在。
  • 注释:诗人的行动充满至真至纯的诚意,他的存在让时间变得久远,仿佛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
  1. 诏书西出关,马首北向秦。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 西出关:向西走出关口(指长安)。
  • 马首北向秦:马头朝向北方,指向秦国(指陕西)。
  • 注释:皇帝的命令从西边走出关口,向北指向秦国。
  1. 迟行客辞家,拥别儿恋亲。
  • 迟行客:晚来的客人。
  • 辞家:离开家乡。
  • 拥别儿:拥抱着离别的孩子。
  • 恋亲:依恋亲人。
  • 注释:晚来的客人要告别家人,拥抱着离别的孩子,心中充满对亲人的依恋之情。
  1. 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
  • 公归:回到朝廷或官场。
  • 且大用:将要得到重用。
  • 顾蜀:考虑蜀地。
  • 无因:没有原因/无法实现。
  • 注释:诗人回到朝廷将大显身手,但是考虑到蜀地的情况,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1. 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
  • 风收弥勒花:比喻政治清明,风气良好。
  • 雨压长平尘:比喻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 注释:风和雨都带来了不同的寓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
  1. 滑台为公寿,公饮不过唇。
  • 滑台:地名,此处可能是指宴会地点。
  • 为公寿:是为你的长寿庆祝生日。
  • 公饮不过唇:饮酒量不超过嘴唇的宽度。
  • 注释:在宴会上为诗人祝酒,他的饮酒量不超过嘴唇的宽度,表示对他的尊敬和祝福。
  1. 乐我奉公欢,荣虞适兹辰。
  • 乐我奉公欢:乐于为公服务并感到高兴。
  • 荣虞适兹辰:享受荣耀和喜悦的时刻。
  • 注释:诗人乐于为公服务并感到高兴,这是他享受荣耀和喜悦的时刻。
  1. 物色莽牢落,人情浩酸辛。
  • 物色:观察、审视。
  • 莽牢落:杂乱无章的样子。
  • 人情浩酸辛:形容人心痛苦悲伤。
  • 注释:诗人观察到人们的心情非常痛苦悲伤,就像荒废的土地一样。
  1. 已辞尚可听,少驻双车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