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出晚周,日月悬太虚。
几蚀复几明,微茫炎汉初。
清识隐虚粹,高风激贪懦。
翩翩起江湖,泛泛杂凫雁。
发扬始使蜀,奔走非素愿。
郎官虽内迁,相去才一间。
朝廷访耆艾,人物尚清简。
骞腾自兹始,宁虑岁月晏。
区区无足道,乡社久息偃。
未契许投合,相濡念孤蹇。
迅翮举莫追,窘步行辄踠。
把酒难一往,开琴试重援。
别鹤如可弹,新声谢悽婉。

【注】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古代儒家经典。太虚:天空。几蚀:月亮有残缺时,因月体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所以会出现月食。炎汉:汉朝,这里泛指中原地区。清识:清明的见识。高风:高尚的风范。翩翩:形容人轻快地行走的样子。使蜀:出使四川,即入川任官。骞腾:飞翔升腾,比喻仕宦升迁。许投合:希望投合,指希望得到重用。相濡:互相救助。

【赏析】李献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由中书舍人出为吉州司马,此诗是作者送李献甫出京赴任之作。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委婉曲折,表达了送别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慰勉之情。

首联“六经出晚周”,表明李献甫是在唐朝中晚期进入仕途的,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因此李献甫出仕,并非出于个人的愿望,而是出于时代的需要。

颔联“日月悬太虚”,则进一步点明了李献甫入仕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政腐败,民生凋敝,李献甫的仕宦之路也充满了坎坷。

颈联“微茫炎汉初”一句,描绘了李献甫入仕初期的情景。当时中原地区战火纷飞,人民流离失所,而李献甫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正廉明的品格。

接下来四句,则是诗人对李献甫的赞美和劝勉。

五、六两句“清识隐虚粹,高风激贪懦”,是对李献甫品格和才能的高度概括。李献甫学识渊博,见识独到,为人正直,不媚不谀,有着高尚的风范。他敢于批评时政,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深受百姓爱戴。

七、八两句“翩翩起江湖,泛泛杂凫雁”,则是描绘了李献甫入仕后的生活状态。他如鸟儿般自由自在地在江湖间翱翔,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种势力的干扰和挑战。

接下来八句,诗人继续对李献甫进行了赞美和劝勉。

九、十两句“发扬始使蜀,奔走非素愿”,是对李献甫入川任官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当时朝廷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急需有人出谋划策,帮助朝廷稳定局势。而李献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入川任职的道路。

十一、十二句“郎官虽内迁,相去才一间”,则进一步描绘了李献甫入川后的境遇。尽管朝廷已经将他调往四川工作,但由于距离京城较远,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仕途就此停滞不前了。

最后四句,则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李献甫的祝愿和鼓励。

十四、十五句“未契许投合,相濡念孤蹇”,则是对李献甫入川后的生活状况的描绘。由于远离家乡,加之朝廷的猜忌和打压,李献甫的生活并不顺利。然而,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名利所动,也不被他人的嫉妒所困扰。

十六句“迅翮举莫追,窘步行辄踠”,则是对李献甫性格特点的总结和概括。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同时,他也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能保持冷静和清醒,勇往直前。

最后两句“把酒难一往,开琴试重援”,则是对李献甫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升华。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李献甫选择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或者消极抵抗。他善于把握时机,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它不仅描绘了李献甫的人生历程,更通过对他的赞美和劝勉,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