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开混沌窍,窥见伏羲心。
有物先天地,含生尽陆沈。
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
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高子勉十首》之八,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凿开混沌窍,窥见伏羲心。
  • 注释: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努力和智慧,人们可以揭开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本质。”混沌”通常用来形容混乱、未开化的状态,但在这里,它被用来比喻世界的初始状态。”窍”指的是孔洞或裂缝,”窥见”则是指通过观察或探索来获得知识。”伏羲”是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这里可能指代人类的起源或者是某种神秘的力量或法则。
  1. 有物先天地,含生尽陆沉。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即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依据,而所有的生命都存在于地壳之下。”有物”可能指的是某种存在或实体,”先天地”表示它在时间上是最早的,”含生”是指包含了所有的生物。”陆沉”在这里可能是指陆地下沉或者消失,也可能是指生命的消逝或灭绝。
  1. 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
  •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人类通过劳动和技术创造伟大成就的画面。”伐山”指的是砍伐树木以建造房屋或其他结构,”鼓橐”可能是指吹奏乐器,”铸祥金”则是指铸造金银等贵重金属。这些行为代表了人类对技术和文明的追求,以及通过智慧和勤劳来实现目标的能力。
  1. 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
  • 注释: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三尺”可能指的是非常短的距离或时间,”无弦木”则是指没有弦的木头,”发至音”则是指发出美妙的声音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句话鼓励人们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能带来美好的效果。
  1.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它体现了诗人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知识和技艺的追求。通过描绘人类的伟大成就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观,诗人传达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即人类与自然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类活动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和对知识、技艺的渴望。诗中蕴含的哲理和启示值得人们深思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