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
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
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
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
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
雷向池中兴雨泽,鸟于窗外奏箫韶。
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

衡山

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

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

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

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

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

雷向池中兴雨泽,鸟于窗外奏箫韶。

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题衡山》。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衡山

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

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

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

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

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

雷向池中兴雨泽,鸟于窗外奏箫韶。

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

注释:

  1. 万丈融峰插紫霄:形容衡山的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2. 路当穷处架仙桥:描述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一座架设在山间小路尽头的桥,宛如仙境中的桥梁。
  3. 上观碧落星辰近:站在高处俯瞰,可以看到星星近在眼前。
  4. 下视红尘世界遥:从山下看过去,整个世界都显得遥远。
  5. 螺簇山低青点点:形容山上的树木如同螺壳一样密集,颜色为青。
  6. 线拖远水白迢迢:形容远处的水仿佛被一根线拖拉着,显得非常遥远。
  7. 当门老桧枝难长:指衡山的山门前有一棵苍老的桧树,树枝难以生长。
  8. 绝顶寒松叶不雕:形容衡山的山顶上生长的松树,树叶繁茂但不雕刻。
  9. 才到秋初霜已降:指刚刚到达秋天的时候,已经开始降霜。
  10. 每逢春尽雪方消:指每到春天结束时,雪才消融。
  11. 猥岩老衲针常把:形容山中的僧人经常拿着针线忙碌。
  12. 度夏禅僧扇懒摇:形容山中的僧人在炎热的夏天也懒得摇动扇子。
  13. 雷向池中兴雨泽:指雷电在池中引发下雨。
  14. 鸟于窗外奏箫韶:形容窗外的鸟儿在演奏箫韶音乐。
  15. 游人未必长居此:表示那些前来游览的人不一定会长期居住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衡山为题,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衡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衡山的魅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山中的景象和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山水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