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邪是正,即药是病。
乞水指井,乞饭与甑。
杀人如麻,出邪命定。
而得正命,尸罗清净。
而八万四千清净,是谓毗卢遮那正法眼藏。
以平等印封之,以僧伽梨蒙之。
无心者来,弹指门开。
圣凡不尽,金锁生苔。
丹青回互,南北呈露。
影落千江,谁知月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大沩哲禅师真赞”
- 关键词: 禅宗、禅师
- 注释: 此句表达了对禅宗大师的崇敬和赞美。禅宗,又称禅宗或佛心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强调直接体验佛性,以“见性成佛”为宗旨。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内核的理解,即通过直接体验佛性来达到解脱。
2. “即邪是正,即药是病。”
- 关键词: 佛法、正邪
- 译文: 当邪念被视为正念,当药物被视为疾病。
- 注释: 这里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佛教中的一种观念,即真正的佛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的修行和觉悟。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即真正的佛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的修行和觉悟。
3. “乞水指井,乞饭与甑。”
- 关键词: 乞求、供养
- 译文: 向井中祈求水分,向甑中祈求食物。
- 注释: 这两句描述了禅宗修行者对物质供养的态度,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供养,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觉悟。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禅宗对于修行者内心清净和觉悟的重视,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供养。
4. “杀人如麻,出邪命定。”
- 关键词: 杀戮、命定论
- 译文: 杀人如同播种,邪命已经注定。
- 注释: 这里用“杀人如麻”比喻禅宗中的布施行为,将布施比作种下种子,而邪命则是命中注定的结果。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禅宗布施行为的因果报应观,即善行会带来善果,恶行会带来恶果。
5. “而得正命,尸罗清净。”
- 关键词: 正命、尸罗
- 译文: 而得到正确的命运,保持心灵的纯净。
- 注释: “尸罗”是佛教用语,意为戒律、禁欲和修行。这里用“尸罗清净”来形容禅宗修行者的心境,即保持心灵的纯洁无染。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内心清净的追求。
6. “而八万四千清净,是谓毗卢遮那正法眼藏。”
- 关键词: 八万四千、毗卢遮那、正法眼藏
- 译文: 拥有八万四千种清净的状态,这被称为毗卢遮那正法的精华。
- 注释: “毗卢遮那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佛陀的智慧和教化。”正法眼藏则是禅宗修行者寻找并实践的佛教真理。这里用“八万四千清净”来形容这种智慧和境界。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禅宗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
7. “以平等印封之,以僧伽梨蒙之。”
- 关键词: 平等印、僧伽梨、封印、蒙受
- 译文: 以平等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一切事物,然后用僧人的身份去蒙受和承担。
- 注释: “平等印”是一种佛教的象征,表示一切皆为平等无差别。“僧伽梨”则是僧人的标识和身份象征。这里用“封印”来形容禅宗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
8. “无心者来,弹指门开。”
- 关键词: 无心、弹指
- 译文: 那些无心的人会来访,因为一弹指的时间,门就会打开。
- 注释: “无心”是指没有执着的心。这里的“弹指”是一种禅宗常用的比喻,形容时间的短暂和修行的迅速。门的开启则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传承。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佛法的领悟和传播。
9. “圣凡不尽,金锁生苔。”
- 关键词: 圣凡、金锁
- 译文: 圣人和凡人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明显,就像金锁上生长的苔藓。
- 注释: “金锁”是佛教中的一件宝物,代表世俗的财富和地位。这里的“金锁生苔”比喻圣人和凡人之间的微妙差别,即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禅宗对于内在修养的重视。
10. “丹青回互,南北呈露。”
- 关键词: 丹青、回互、南北、呈露
- 译文: 丹青的色彩交错在一起,东西南北都显露出来。
- 注释: “丹青”是绘画的一种,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复杂和变化多端。这里的“回互”表示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南北呈露”则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禅宗对于世间万物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1. “影落千江,谁知月处。”
- 关键词: 影落、千江、月处
- 译文: 影子落在无数的江河中,谁能知道月亮的位置?
- 注释: “影落千江”形象地描绘了影子在江河中的分布,而“月处”则是一个设问,暗示月亮的运行轨迹难以捉摸。这里的“谁知”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规律的敬畏和好奇。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