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淮山战骨高,行人持节过临洮。
匣中剑气徒干斗,袖里纶钩莫钓鳌。
世事从来两蜗角,男儿不遇一鸿毛。
功名槐国吾深省,痛饮何妨读楚骚。

【译文】:

回想当年淮山的战场上,将士的尸骨高高地堆在一起。行人手持符节经过临洮,剑气冲天但只能空对干云。袖里的钓钩无法钓起巨鳌,世间的事情就像两蜗角斗。男儿不遇时,就像一根鸿毛轻飘飘的。功名富贵我深深省思,痛饮狂歌读楚骚。

【注释】:
归自淮右、读楚辞、有感:指作者在淮阳归家之后,阅读屈原的《离骚》,感慨万千,有所感怀而写下这首诗。淮山:指淮水之南的山川。淮水是古代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淮山即今河南信阳地区。
忆昔淮山战骨高:回忆起淮山战场的惨烈景象。淮山,指淮河北岸的山。战骨,指战争中牺牲的人的尸骨。
行人持节过临洮:指作者自己持节使臣的身份,经过临洮(今甘肃岷县)。行人,使臣。持节,持符节出使。临洮,古郡名,今甘肃省岷县一带。
匣中剑气徒干斗:意思是说,虽然剑客有拔刀相助的决心,但是也只能对着空斗而已。匣中剑气,指宝剑中的锐气。干斗,形容斗志昂扬,但也只能与对手相斗,不能真正地战胜对方。
袖里纶钩莫钓鳌:意思是说,即使有像纶丝一样的长线和钩子,也只能空手垂钓,而无法捕捉到巨鳌(传说中的一种大鱼)这样的大鱼。这里比喻虽有雄心壮志,但也只能空有一腔热血,而不能施展抱负。
世事从来两蜗角: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就像两个蜗牛角一样,相互碰撞,永远无法和谐共处。这里比喻世间纷争复杂,难以调和。
男儿不遇一鸿毛:意思是说,男子汉应当有担当大任的胸怀,而不是像一根鸿毛那样微不足道。这里比喻男子汉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
功名槐国吾深省:意思是说,我要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不要让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这里表示作者要摒弃功名利禄的诱惑,保持清廉之心。
痛饮何妨读楚骚:意思是说,虽然要痛饮作乐,但也不妨去读读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和力量。这里表示作者虽然要享受生活,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和成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对淮水之战的描写和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功名富贵的反思。
诗的第一句“忆昔淮山战骨高”,诗人回忆了淮山之战的情景,淮山之战是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诗人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惨烈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的第二句“行人持节过临洮”,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经历,他作为使臣的身份,曾经经过临洮这个地方。临洮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使臣身份和经过临洮的经历,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的第三句“匣中剑气徒干斗”,诗人用宝剑中的锐气来比喻自己的雄心壮志。但是,尽管心中有豪情壮志,却也只能对着空斗而无能为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的第四句“袖里纶钩莫钓鳌”,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富贵的反思和追求。他比喻自己虽然有如纶丝般的长线和钩子,但却只能空手垂钓,无法捕捉到巨鳌这样的大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和现实的差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诗的第五句“世事从来两蜗角”,诗人再次强调了世界纷争复杂、难以和谐共处的意象。他用蜗牛角来形容世间的事物相互碰撞、无法和谐共处的状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悲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诗的第六句“男儿不遇一鸿毛”,诗人再次强调了男子汉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而不是像一根鸿毛那样微不足道。他以鸿毛比喻男子汉的理想和抱负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和局限,展现出真正的男子气概和价值追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男子汉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诗的结尾“功名槐国吾深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富贵的反思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自己要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不要让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同时,他也表示自己要痛饮作乐,但也要读读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和力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功名、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它既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又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