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茅祗合老僧龛,一笑欣陪麈尾谈。
天末冥鸿方避弋,辽东白豕忍怀惭。
折腰我已宦情薄,嚼蜡谁言世味甘。
万事转头俱梦幻,试将此语静中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逐句解释:

  1. 诛茅祗合老僧龛:在诛茅(即建造草房)的地方,应该与老僧共处一庵。“诛茅”是指盖房子,“祗合”表示应该、应当。

  2. 一笑欣陪麈尾谈:与老僧一同笑谈时,心情愉悦。“麈尾”是一种拂尘,常用于佛教徒,象征着智慧和平静。

  3. 天末冥鸿方避弋:天空中飞翔的野雁,正在躲避猎人的箭矢。“冥鸿”指的是高飞的大雁,“弋”是指用带绳的长竿射猎。

  4. 辽东白豕忍怀惭:辽东的白色小猪忍受了羞愧。“辽东”指中国的东北地区,这里特指一个地名或象征某种状态。

  5. 折腰我已宦情薄:我已经厌倦了官场上的事情,形容自己对功名利禄看得轻淡。“折腰”比喻屈身从俗,而“宦情薄”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冷漠。

  6. 嚼蜡谁言世味甘:有人还说这个世界有滋味,但我觉得就像嚼蜡一样无味。“嚼蜡”用来形容事物枯燥乏味,缺乏趣味。

  7. 万事转头俱梦幻:世间的一切都在转瞬即逝,如同梦幻一般。

  8. 试将此语静中参:试着将这些思考放在静谧的环境中去思考。

译文

我诛茅盖屋,只希望和老僧共处;与老僧笑谈,心情愉悦如释重负。
天空中的大雁,正躲避着猎人的弓箭;辽东的小猪,也感到羞涩。
我已经不再迷恋官途之事,觉得官场生活乏味无趣;人们还认为这个世界有滋味,然而我觉得它如同嚼蜡一般。
世间的一切都在转瞬即逝,如同梦幻一般。
试着将这些思考放在静谧的环境中去思考。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世俗名利和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的诗。首二句表达了作者与老僧共处的愉悦心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和官场生活的不满。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