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庆历承平道如砥,驰车八荒同一轨。
虏人鸱张怒螳臂,百万云屯若封豕。
又不见朔方横流涨天起,腐麦蛾飞木生耳。
扶携道路杂老幼,操瓢沟中半为鬼。
关河日夜刁斗惊,嫚书乘驷来渝平。
兵间持节得英杰,谈笑坐使羁长缨。
青社环城万区屋,发廪分曹具饘粥。
饥羸枯颊陡生光,丛冢不闻新鬼哭。
臧孙有后天匪亲,闾门容车何足论。
朅来濉上见犹子,雄姿宛有典型存。
骅骝已渡渥洼水,朝燕暮越应千里。
行看玉勒驾銮舆,濯足瑶池从此始。

这首诗是一首五七律,共有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含义和背景。

我们来看第一句:
君不见庆历承平道如砥,驰车八荒同一轨。
“君不见”是一种修辞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难道没看见”。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向读者展示一个场景,即在庆历年间,国家安定,道路平坦,如同磨刀石一样光滑。

第二句:虏人鸱张怒螳臂,百万云屯若封豕。
这里的“虏人”指的是西夏人,而“鸱张怒螳臂”则是形容西夏人的嚣张态度。作者用这个比喻来描绘西夏人像愤怒的鸟一样张牙舞爪,准备攻击。而“百万云屯若封豕”,则是指西夏人像一群庞大的野猪一样聚集起来,准备对宋国进行攻击。

第三句:又不见朔方横流涨天起,腐麦蛾飞木生耳。
这里的“朔方”,指的是西北地区。而“横流涨天起”则是形容西北地区的洪水泛滥,波涛汹涌。而“腐麦蛾飞木生耳”则是形容由于洪水泛滥,导致庄稼受损。

第四句:扶携道路杂老幼,操瓢沟中半为鬼。
这里的“扶携道路杂老幼”是形容因为洪水泛滥导致人们生活困难,很多人不得不扶老携幼,艰难度日。而“操瓢沟中半为鬼”则是形容由于生活的困境,很多人不得不去挖野菜充饥,甚至有些人已经饿死了。

第五句:关河日夜刁斗惊,嫚书乘驷来渝平。
这里的“关河”指的是边境,而“刁斗”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信号装置,用铜制成,形状像锅,中间有孔,可以敲击发出声音。这里指的是边境上的士兵们日夜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入侵。而“嫚书乘驷来渝平”则是形容宋朝皇帝派兵抵抗西夏人的进攻,虽然战争激烈,但也显示出了宋朝的决心和勇气。

第六句:兵间持节得英杰,谈笑坐使羁长缨。
这里的“兵间”指的是战争时期,而“持节”则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仪仗,手持的符节。这里指的是在战争中,一些英勇的将领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带领军队取得胜利。而“谈笑坐使羁长缨”则是形容这些将领们虽然身处危险的环境中,但仍然能够谈笑风生,毫不畏惧。

第七句:青社环城万区屋,发廪分曹具饘粥。
这里的“青社”指的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环城万区屋”则是形容祭祀活动的规模宏大,周围有许多房屋供人居住。而“发廪分曹具饘粥”则是指祭祀活动期间,官府会将粮食分配给贫民,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

第八句:饥羸枯颊陡生光,丛冢不闻新鬼哭。
这句诗描述了人们在饥荒中的生活状态。他们因为饥饿而面黄肌瘦,仿佛连生命都快要失去一般。而在他们死后,坟墓中不再有哭声,只有乌鸦在盘旋飞翔。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第九句:臧孙有后天匪亲,闾门容车何足论。
这里的“臧孙”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的大夫臧孙,而“后天匪亲”则是形容他的家族虽然有权势,但实际上却并不亲近百姓。而“闾门容车何足论”则是说,即使有权势的人住在豪华的宅院里,也并不能真正地为民服务,所以不值得讨论。

第十句:朅来濉上见犹子,雄姿宛有典型存。
这里的“朅来濉上见犹子”是说有一天作者来到了濉州城,见到了他的侄子。而“雄姿宛有典型存”则是形容他的侄子长得英俊挺拔,具有典型的美男子特征。这里可能是在赞美他侄子的外貌或气质。

第十一句:骅骝已渡渥洼水,朝燕暮越应千里。
这里的“骅骝”是骏马的意思,而“渥洼水”则是一种传说中的龙种马的产地。这句诗描述了一匹骏马已经通过了渥洼水,它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一日之内往返千里。这里可能是在赞美一匹神驹。

第十二句:行看玉勒驾銮舆,濯足瑶池从此始。
这里的“玉勒”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之一,而“鸾舆”则是帝王专用的车子。这句诗描述了一辆华丽的马车正在等待驾上銮舆的人。而“濯足瑶池从此始”则是指从此以后,这个人将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这里也可能是在赞美一个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