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乱东君,满目千花百卉。
偏怜处、爱他秾李。
莹然风骨,占十分春意。
休漫说、唐昌观中玉蕊。
妒雪凝霜,凌红掩翠。
看不足、可人情味。
会须移种,向曲栏幽砌。
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
【注释】
殢人娇·恼乱东君(恼:使动。恼乱,使……烦乱。) 其一 李 莹
恼乱东君:使春神烦扰。东君,春天之神。
偏怜处、爱他秾李:偏爱那美丽的李花。
莹然风骨:形容李花的晶莹洁白的花瓣。莹然,晶莹洁白的样子。风骨,指花瓣的质地。
占十分春意:比喻李花独占了春天。占,占有。
休漫说、唐昌观中玉蕊:别去说那长安城内唐昌观中的玉蕊花。唐昌观,唐代宫观名。玉蕊,唐宫中的一种名花。
妒雪凝霜,凌红掩翠:形容李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与红花绿叶争艳斗丽。
看不足、可人情味:看不尽它的美丽,但可以品味到它的情趣。
会须移种,向曲栏幽砌:要把它移植到曲槛幽深的台阶下。会须,将要。
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忧愁的是满树绿叶遮阴,行人在路边指着它说三道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李树的美丽和高洁。诗人以李树自比,赞美其“莹然风骨”,并把李树比作“唐昌观中玉蕊”,表现了对李花的喜爱之情。全篇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富有情趣。
首句“恼乱东君”点明题旨,表明作者对春神的厌烦心情,为后文写李树之美张目。次句“满目千花百卉”写春神烦乱,百花齐放的情景。第三句“偏怜处”承上启下,点出本词主旨。第四句“爱他秾李”即指本词所写的李树,突出李花之美。接着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李花的洁白风骨和傲岸情态。最后三句写李花不畏严冬,傲然怒放,令人叹赏。末句“看不足、可人情味”,既写出李树给人带来的无穷乐趣,又表现出诗人对李花的无限爱恋。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盛开的李花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全诗用词简洁而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