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
【注释】 于中好:词牌名。 题蔡女罗《疏篁寒雀图》:题咏画上的竹子。 疏篁:稀疏的树林。 几叶:几根竹子。 摇晴翠:竹叶在阳光照耀下,闪动着晶莹的绿色。 断霞鱼尾:形容夕阳余晖照在竹叶上的光影形状,如同鱼的尾巴一般。 恁时:那时的时候。 寒色空闺里:寒意使闺房变得空荡荡的。 潇湘水:指潇水和湘水,都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 更添冻雀黄昏睡:更加衬托出寒冷的氛围。 问同梦、海花开未
于中好 · 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释: - 《于中好》: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梁汾:作者的朋友。南还:指回南方。小影:这里是指画像。 - 握手:表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深情厚谊。西风:秋风,常用来代表秋天,也暗示着离别的悲凉。泪不干:泪水不断流下,无法干涸
【译文】 雁儿贴在寒冷的云间,次第飞过。向南飞翔却还怨归期迟。谁能忍受瘦马关山道上,又到西风扑面时! 人烟杳杳,思念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注释: 于中好:词牌名。 雁贴寒云次第飞:大雁排成一队贴着天空飞行。雁,大雁。次第飞,依次飞。 南犹自怨归迟:《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与子侄辈夜集,谢明远举白桮酒劝之曰:“年少,故有酒足夜半,不得应接人。”王、车等欲作游部曲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于中好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 译文如下: ```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吹草动血染衣,众人欢笑心欢喜。 松枝滴水点沾鹰,芦花飘落溪水边,骏马奔腾入山林。 倚树歇息观森林,黄羊盛宴围金盘,霜风骤起夜已深,怀抱貂裘怨寒冷。 ``` 注释如下: -
诗句释义与译文 首句: “马上吟成促渡江” —— 意指诗人在马背上吟咏诗篇,急于要渡过长江。这反映了诗人急迫的心情或对某种迫切目标的追求。 次句: “分明闲气属闺房” —— 明显是指诗人的诗歌内容带有悠闲、不紧要的气息,这种气息似乎属于闺房中的女性所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三句: “生憎久闭金铺暗” —— 诗人对长时间关闭的金银饰品铺子感到厌恶,暗喻那些被忽视或未被充分利用的事物。
【诗句释义】 尘满疏帘素带飘:灰尘布满了窗纱,窗帘上还挂着白色的丝带。 真成暗度可怜宵:真是暗地度过这漫长的夜晚。 几回偷拭青衫泪:几次偷偷的擦拭着青色的衣服上的泪水。 忽傍犀奁见翠翘:忽然在旁边的犀牛角盒子里看到了翠绿色的鸟尾装饰。 惟有恨,转无聊:只有遗憾,转瞬之间又觉得无趣。 五更依旧落花朝:到了五更天依然下着落花。 衰杨叶尽丝难尽:衰败的杨柳叶子已经落尽,但是连一丝也看不见了。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壁诗,诗人借吟咏园中景色抒发感慨。首联写园林景致幽静,昼长时吟风弄月,不觉日暮;颔联以楸枰喻棋局,用“碧纱”点明时间,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颈联由物及人,言自己虽年老体衰,却仍努力耕耘,种花养鸟;尾联劝勉友人,不要因年华已逝而悲观失望,要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答案】 ①于中好:对某事或某人有好感。②小构园林寂不哗:在狭小的园林里,没有喧哗声(闲适、清静)
【注释】 于中好:对《阳关》曲的赞颂。 回黄转绿全无准:形容曲调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可循。黄、绿:指曲调。 眩晕银海:形容乐曲如银海翻滚,变幻莫测。 陆离难认:难以辨认乐曲的旋律。 灵机不住盘旋紧:指乐曲中的旋律忽高忽低,不断变换。 散尽朝华蕣:指乐曲中的各种乐器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花朵凋落一般。 闲窥豹管真堪哂:形容自己无聊地观看演奏家演奏音乐的场景。 看尘世:观察世俗。 电轮飙轸
【注释】 于中好:即“于中行”,是一首词牌名。 芳堤:泛指美丽的堤岸。 重系:再次系上船缆,使舟停泊在岸边。莫愁:即莫愁女,传说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善歌舞,能鼓琴,曾以歌声感动了秦始皇,使他为之停留。 金仙:即金人,这里指皇帝的侍从。 柰(nài):奈何。人似、金仙去:意思是说,你像金人一样走了。 天相误:命运不济,被人所弃。 恨踪迹:怨恨自己的足迹留在了何处。飘絮:比喻无定踪的浮萍。 浣花笺
注释:国山香乳移栽旧。绕书床、满林霜后。楚臣最赏青黄糅。问得似、潇湘否。金穰小擘怜秋九。笑一叶、逾淮辜负。闲园静锁无人叩。想冷压、西风又。 译文:国山上的香乳树,被移栽到这里,满园都是霜后的景象。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最欣赏青黄杂糅的颜色。我问你,它是否像潇湘的橘子一样? 金穰小擘怜秋九。笑一叶、逾淮辜负。闲园静锁无人叩。想冷压、西风又。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贬谪期间。首句写橘树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