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玉为室,真官典校长生籍。
青山九锁閟仙源,老尽碧桃人不识。
祖龙求仙徒用力,驾海欲驱山下石。
神人倚柱不与行,留得岩前隐山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游大涤山》。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 大涤洞天: 描述大涤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着深邃的空间和环境。
- 玉为室: 形容洞内装饰华丽,宛如玉石般珍贵。”室”在这里指的是山洞或洞穴。
- 真官典校长生籍: 暗示洞内有神仙居住,他们被赋予了长生不老的神通。”真官”指真正的神仙,”典校”即管理、掌管的意思,”长生籍”可能是指神仙们长生不老的秘密记录。
- 青山九锁閟仙源: 描述了洞外有九重山峦环绕着,仿佛是封印了仙源(即仙人的住所)一般。”九锁”可能是指九座山峰,”閟”意为封闭。
- 老尽碧桃人不识: 表达了尽管洞口附近种满了碧桃花(一种美丽的植物,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但这些美丽的景色对于外人来说却是难以察觉的。
- 祖龙求仙徒用力: 这里用”祖龙”暗指秦始皇,他曾经寻求长生不老。”求仙徒”则是指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用力”意味着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 驾海欲驱山下石: 描述了一个神话般的场景,有人驾驶船只想要驱散山下的石头。这可能是为了探索或者寻找某种宝藏。
- 神人倚柱不与行: 描绘了神仙们坐在柱子上,似乎并不打算离开的样子。这里的”神人”指的是那些具有超凡能力的人。
- 留得岩前隐山迹: 意味着在岩石前面,依然保留着山的痕迹,暗示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山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涤山的神秘和美丽,以及神仙居住的地方,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通过对神仙的夸张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如九锁、碧桃花)也富含文化内涵,反映了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整体而言,这首诗富有想象力和艺术魅力,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