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空吏散无公事,一枕清风供午睡。
列仙之陬渺何许,化蝶翩翩可坐致。
梦中意行不识路,神前那有车乘坠。
立壁延缘萝蔓绿,滑径行视莓苔翠。
南游忽到九疑峰,竹痕斑斑湘娥泪。
箫韶声断苍梧云,石上虚馀千古意。
回镳斜经少昊墟,阆风县圃穷幽邃。
昆崙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高掌远蹠得我惊,二华巨灵留赑屃。
三丘却转问勾芒,首冠连鳌谁所置。
蓬莱浪自弱水隔,俯仰之间兴已寄。
传闻有枣大如瓜,一笑安期方指示。
恶风骤起吹船回,未悟此身在平地。
鼕鼕衙鼓忽惊觉,起来恰见群儿戏。
叠石亭前作假山,列嶂层峰生诡异。
有如中怒互拿攫,或似画眉相妩媚。
神獒狮子岂其朋,伏虎卧驼非若类。
珠屏九摺地不惜,西柱一峰天所弃。
眼中乍见已堪赏,梦里曾游俱可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题目为“次韵汉老弟假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首联(庭院静谧,官事已了)
注释:庭空吏散无公事。
赏析:诗一开始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官员们无事可做,可以安心休息。这种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官场的闲适之感。
颔联(梦境与现实交错)
注释:列仙之陬渺何许,化蝶翩翩可坐致。
赏析: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列仙之陬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化蝶则是蝴蝶变为人的过程,意味着人生短暂如梦,但梦中的世界却能让人尽情享受。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现实与梦境交织)
注释:梦中意行不识路,神前那有车乘坠。
赏析:诗人在梦中遨游,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不会乘坐车子去往神前。这种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
尾联(山水之美)
注释:立壁延缘萝蔓绿,滑径行视莓苔翠。
赏析:诗人站在山壁上,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这里的萝蔓和莓苔都是山中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五至八句(游历名山大川)
注释:南游忽到九疑峰,竹痕斑斑湘娥泪。
赏析:诗人突然来到了九疑峰,看到了斑驳的竹痕和湘娥的眼泪。这些自然景观让诗人感叹不已,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
九至十二句(山水之险峻)
注释:箫韶声断苍梧云,石上虚馀千古意。
赏析:诗人听着萧韶的歌声,却感觉它在苍梧云中消失了。这让诗人感到遗憾,因为那些千古之意都寄托在石头上了。
十三至十五句(山川之美)
注释:回镳斜经少昊墟,阆风县圃穷幽邃。
赏析:诗人骑着马回到了少昊墟,那里的阆风县圃非常幽深。这些描写展示了山川的壮丽景色。
十六至十八句(昆仑山之神秘)
注释:昆崙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赏析:昆仑山的铜柱高耸入云,而河流则在东南方向蜿蜒流淌。这些自然景观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十九至二十句(自然之美)
注释:高掌远蹠得我惊,二华巨灵留赑屃。
赏析:这些自然景观让人惊叹不已,尤其是二华巨灵留下的赑屃。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奇。
二十一至二十二句(神话传说的融合)
注释:三丘却转问勾芒,首冠连鳌谁所置。
赏析:诗人转而询问勾芒和连鳌是谁放置的?这些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二十三至二十四句(蓬莱仙境的想象)
注释:蓬莱浪自弱水隔,俯仰之间兴已寄。
赏析:蓬莱岛如同弱水的隔阂般遥远,诗人在一瞬间就感受到了它的意境。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二十五句(传说中的水果)
注释:传闻有枣大如瓜,一笑安期方指示。
赏析:诗人听说有一种水果大如瓜,而笑安期则在那里指导人们如何寻找它。这体现了诗人对传说故事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十六至二十八句(狂风突起,惊觉梦醒)
注释:恶风骤起吹船回,未悟此身在平地。
赏析:突如其来的恶风让诗人惊醒,他意识到自己还在船上。这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警觉性。
二十九至三十二句(假山之作)
注释:鼕鼕衙鼓忽惊觉,起来恰见群儿戏。
赏析:衙鼓声响让诗人惊醒,他看到孩子们正在玩耍。这描绘了现实中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
结语:
这首《次韵汉老弟假山》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神话传说的引用,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