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筒灌水瀑泉飞,薄岸临坻盘石岿。
瓦盘拳石养菖蒲,小有仇池今见二。
乃知仙境只人间,跬步不移千里至。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
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
有人夜半欲移舟,读我此诗宁不愧。
次韵汉老弟假山
连筒灌水瀑泉飞,薄岸临坻盘石岿。
瓦盘拳石养菖蒲,小有仇池今见二。
乃知仙境只人间,跬步不移千里至。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
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
有人夜半欲移舟,读我此诗宁不愧。
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作。诗人以山水画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弟弟深深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怀念之词。全词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连筒灌水瀑泉飞,薄岸临坻盘石岿。”这两句诗描述了瀑布如练,水声潺潺,岸边的石头矗立不倒。这里的“连筒灌水”形容水势浩大,如同连筒一样源源不断;“瀑泉飞”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如白练一般从高处飞泻而下的场景。诗人用“薄岸临坻”来形容石头的险峻,而“盘石岿”则表达了石头坚实稳重的特点。整句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瓦盘拳石养菖蒲,小有仇池今见二。”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在这里,“瓦盘”指的是形状像瓦片的石头,它们被雕刻成各种形状,有的像盘子一样圆润,有的像碗一样凹陷。“拳石”则是指拳头大小的石头,它们被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石台。这些石头的存在为菖蒲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小小的菖蒲能够茁壮成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石头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乃知仙境只人间,跬步不移千里至。”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他认为,虽然仙界的美好让人向往,但真正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升华的地方还是人间。这里的“仙境”并不是指真正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而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而“跬步不移千里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赞美。他认为,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这两句诗则揭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经被封为诸侯,拥有封国的荣耀。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梦想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他已经远离了官场,回到了家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里的“封国”指的是曾经的诸侯地位,而“槐枝”则是一种象征性的事物,代表着过去的辉煌和荣耀。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阐述。他认为,人生中的一切经历和感受都像是一场梦境,虽然它们看似真实,却并非永恒不变的。这里的“孰非梦”指的是事物的真实与否,而“久嗜”则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热爱程度。诗人认为,人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迷惑,同时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有人夜半欲移舟,读我此诗宁不愧。”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人的关心和提醒。诗人在夜晚想要离开这个喧嚣的地方,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当他看到有人想要移动船只时,他提醒他们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这里的“夜半”指的是深夜时分,而“移舟”则是指移动船只。诗人通过提醒他人不要违背内心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