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犹无已,才雄非自成。
诲人真不倦,接物有馀情。
仅有抠衣便,俄惊逝水倾。
丹旌嗟莫挽,忍听薤歌声。

诗句释义

1. 学富犹无已(第二句)

“学富”指的是学识渊博,“犹无已”则表示这种学识和能力并没有停止的意思。这里强调了一个人学问和才能的深厚与广泛,没有达到自我满足的境界。

2. 才雄非自成(第三句)

“才雄”表示才华出众、雄才大略,“非自成”则表明这种才华不是自己独自成就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这体现了一种谦虚的态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

3. 诲人真不倦(第四句)

“诲人”指的是教育他人,“真不倦”则表示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永远不会感到疲倦。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愿意不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品质的决心。

4. 仅有抠衣便(第五句)

“抠衣”是一种传统的礼节,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谦逊;“便”在这里可能是方言或误字,应为“勉”。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作者愿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哪怕是在非常小的事情上。这体现了作者的谦卑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5. 俄惊逝水倾(第六句)

“逝水”通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者事物的变化;“倾”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倒下或倾斜。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或者是在感叹某些事物的变迁。

6. 丹旌嗟莫挽(第七句)

“丹旌”是一种红色的旗帜,这里用作象征,代表荣誉或者尊贵的地位;“嗟莫挽”则是感叹词,表示无奈和叹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挽留美好时光或珍贵人物的无奈之情。

7. 忍听薤歌声(最后一句)

“薤”是一种古代的蔬菜,常用于祭祀;“歌”则是歌唱。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听到薤菜这种植物的声音时,会联想到古人的祭祀活动,以及那些逝去的人们。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译文:

我虽学识渊博却永不停歇,
我虽才华横溢却不自满。
教导他人从未感到疲倦,
待人接物充满温情。
只有一丝微薄的敬意就足以,
忽然间逝水般的东西倾倒。
可惜啊,我无法挽回那飘扬的旗帜,
只能忍受薤菜的哀歌回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学者的形象和他内心的感受。诗人以“学富犹无已,才雄非自成”开篇,表达了自己虽然学识渊博但并不满足现状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两句“诲人真不倦,接物有馀情”,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教学热情和对人际交往的深情厚意。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通过“仅有抠衣便,俄惊逝水倾”来表达自己对于无常和变化的感悟。最后两句“丹旌嗟莫挽,忍听薤歌声”则将视角拉回到现实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于那些已逝之人的哀悼之情。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