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间,三回共往还。
那知临白首,相失向青山。
想像音容在,侵寻鬓发斑。
平生多善行,应不下尘寰。
【注释】泗州岭:在今江苏盱眙县南。
二十五:一作“三”。
白首:年老。
青山:指泗水上游的青山,即淮阴山。
那知:哪知道。
下:指落到尘土里,与“不”同义。
【赏析】此为五律体诗,写诗人对故人之怀念。前四句写往还之频繁,后两句写别后之思念。全诗语言平实,情意深厚,是一首悼亡之作。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去世以后,回忆往日与友人交往的情谊而作的。开头两句写过去二十五年间,诗人和故人曾三次相会。“三回共往还”,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也暗示着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那知临白首,相失向青山。”这句意思是说,想不到如今已到了垂暮之年,却和这位可敬的朋友阴阳永隔,相见无期。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哀思。
三四句进一步写对友人的怀念。“想像音容在,侵寻鬓发斑。”“那知”以下四句,抒发的是诗人对故友的深情。这里诗人运用了想象、联想的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末两句是对故友的赞美。“平生多善行,应不下尘寰。”诗人认为故人一生行善积德,他一定会得到天国的奖赏,永远留在尘世之外。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片至诚之心,也是对友人的安慰与祝福。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故人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