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无多宅一区,先生曾此隐西湖。
诗言不喜书封禅,亦有馀书补世无。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修竹无多宅一区”:描述林逋故居周围的环境,修竹指的是茂密的竹子,表示林逋的居所周围竹林众多,但用“无多”二字,表现出虽然竹林众多,但却不显得杂乱。
- “先生曾此隐西湖”:表明这里是林逋曾经隐居的地方。西湖是中国杭州的著名景点,也是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这里的“先生”是对林逋的尊称。
- “诗言不喜书封禅”:“诗言”指的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喜”是不喜欢的意思;“书封禅”指的是祭祀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活动,这里用来比喻林逋对这种形式的诗歌不太感兴趣。
- “亦有余书补世无”:表示即使没有书籍也没关系,因为还有其他地方可以补充知识和智慧。这里的“余书”指的是除了书籍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知识。
关键词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无多:不多。
- 宅一区:居住的地方。
- 先生:这里指代林逋。
- 隐西湖:隐居在杭州西湖边。
- 诗言:通过诗歌来表达思想。
- 不喜书封禅:不喜欢祭祀天地的活动。
- 亦有馀书:即使没有书籍也不缺知识。
- 补世无:填补世间缺失的知识。
作品赏析:
《经林逋旧居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蔡襄的作品,描述了他游览林逋故居时的感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本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蔡襄(1012-1067),字君谟,号东篱,福建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写作背景:
蔡襄在游览林逋故居时,被其独特的环境所吸引,从而引发了对林逋及其作品的思考和感慨。林逋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高脱俗的性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经林逋旧居二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他对林逋及其诗歌作品的敬仰之情。
《经林逋旧居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对林逋故居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