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
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送李端》。
诗句解析:
-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此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水面清澈如碧玉,映衬着周围环境。上相(指李端)站在岸边欣赏风景,许从随,可能是随行的人员或侍卫跟随左右。万民欢喜地歌唱和欢呼,表达了他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喜悦。少数人选择隐退,保持自己的安全。
注释:溶溶 - 形容水流清澈透明,如同碧玉一般。生池 - 形容水池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上相 - 指的是李端,即诗中的主角。临观 - 在岸上观望,欣赏周围的景色。许从随 - 允许周围的人陪同,可能有侍卫、随从等。万姓 - 普通百姓,此处泛指所有民众。歌呼 - 唱歌欢呼。喜游豫 - 喜欢享受和平的生活。几人 - 表示只有少数人选择了隐居,保持自己安全。出处 - 指离开原来的职位或地位。佩安危 - 佩戴着象征着安全的玉佩。
-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天空中云彩已经消散,只剩下空旷的山谷。风吹满了长林,使得鸟儿飞得慢一些。
注释:雨馀 - 表示雨水过后,天气晴朗。空谷 - 空旷的山谷,意味着没有其他遮挡物,视野开阔。云归早 - 云彩已经消散,天色早早放晴。风满长林 - 风吹在树木上的声音很响亮,使长林中的鸟儿感到有些不适,所以飞得慢些。
-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此句描绘了清晨出发的情景,士兵们吹响笳鼓,催促着士兵早早起床准备出发。柳树和花朵被露水打湿,旗帜也沾上了露水。
注释:笳鼓 - 古代军队中使用的一种乐器,用来激励士气和鼓舞士兵。明当 - 应当,说明时间已经到了早晨。晓发 - 在清晨出发。柳烟 - 柳树的枝叶在晨光中飘散出薄雾状的烟雾,增加了一种朦胧的美。花露 - 花朵上的露珠,显得格外清新。湿旌旗 - 旗帜被露水打湿,增添了一丝凄凉的气氛。
赏析: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通过对比和转折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春水的碧绿、云的消散、风的吹动、露的滋润等,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战争的紧张和和平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