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中兴握赤符,先生恬澹隐名区。
羊裘自是林泉物,龙德原非将相徒。
不学淮阴遭戮辱,岂同尚父预匡扶。
高踪卓绝横今古,瞻拜桐江感叹俱。

注释:

  1. 严先生钓台: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著名隐士,隐居于富春山的钓台。
  2. 范茂明:名不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3. 汉帝中兴握赤符:指汉朝皇帝刘秀(即光武帝)复兴汉朝的事业。刘秀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逐渐走向稳定和发展。
  4. 先生恬澹隐名区:指严先生淡泊名利,隐居在山林之间。
  5. 羊裘自是林泉物:指严光以羊皮袍为衣,自称为“羊裘”,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林泉之物通常指的是山水之间的自然景物,与世俗纷扰相对应。
  6. 龙德原非将相徒:指严光虽然有“龙德”(比喻其品德高贵),但他并不在乎权力和地位,并不追求成为将军或宰相。
  7. 不学淮阴遭戮辱:指严光不学韩信(淮阴人,因谋反而被处死)那种为了个人利益而背信弃义的行为。
  8. 岂同尚父预匡扶:指严光不学张良(刘邦的谋士,曾协助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留侯),而是以自己的才能辅佐朝廷。
  9. 高踪卓绝横今古:指严光的高洁品行和卓越成就,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10. 瞻拜桐江感叹俱:指诗人站在桐江岸边,仰望着严光故居,心中感慨万千,同时对严光的高尚品格表示敬佩。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严光的赞誉之词。严光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他以“羊裘”自比,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决心。诗中还提到了范茂明,可能是与严光有过交往的朋友或知己。
    首句“汉帝中兴握赤符”,描绘了汉朝皇帝刘秀复兴事业的辉煌景象。刘秀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逐步走向繁荣昌盛。这为严光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他后来的隐居提供了背景。
    次句“先生恬澹隐名区”,进一步描绘了严光的性格特点。他淡泊名利,选择在山林之中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羊裘自是林泉物”,进一步强调了严光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他身着羊皮袍,自称“羊裘”,这种简朴的装扮反映了他对物质欲望的淡漠。同时,这也暗示了他的高洁品质和对自然的亲近。
    第四句“龙德原非将相徒”,表达了严光对于权力和地位的不屑一顾。他认为拥有“龙德”的人应该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和道德修养,而不是追求权力和地位。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第五句“不学淮阴遭戮辱”,则是对韩信故事的讽刺。严光并不学习韩信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弃的行为,而是选择了以自己的才能辅佐朝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一行为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
    第六句“岂同尚父预匡扶”,则是指严光并不追求像张良那样的功名利禄,而是用自己的才华辅佐朝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卓越才能。
    最后两句“高踪卓绝横今古,瞻拜桐江感叹俱”,则是对严光一生的评价和总结。他高洁的品行和卓越的成就,使他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站在桐江岸边,望着严光的故居,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对严光的高尚品格表示敬佩。
    整首诗歌通过对严光一生的描写和对他的赞美,展现了严光高洁的品质、淡泊的情怀以及卓越的才华。这些品质和才能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而且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