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问荆门途,鸡鸣狗吠民耕锄。
摇鞭重来意惨澹,前日井邑今丘墟。
云昏雨涩草堆碧,四野荒荒人迹疏。
深山扶携皆露处,骨肉荡没况室庐。
老农无力倚林卧,少定举首来向余。
官人且坐待侬说,未说泗涕先横裾。
老夫老岂识兵革,忽见远近皆狂胡。
悬崖绝壁鱼贯进,飞马上下争驰驱。
吾军非是无身手,未鼓弃甲先奔趋。
时平廪帛官不计,战胜爵赏官不辜。
进怯锋镝退焚掠,虏既难堪堪汝乎。
归来未暇正其罪,官有金币还招呼。
老夫莫晓军旅事,但闻败衄深嗟吁。
我听其言为蹙頞,含悽独下西山隅。
金莲似恨膻风染,蒙泉未洗血水污。
九秋半破明月夕,照我孤愤行绕壁。
天子尝胆方仄席,微臣敢作楚囚泣,秋风一剑楼兰国。

《荆门行》的诗意赏析如下:

从诗句“荆门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荆门地区的深切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荆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当地百姓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韵味。诗人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例如,“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荆门地区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这些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荆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诗人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诗人通过对荆门地区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荆门地区的美丽风光;通过对当地百姓生活的描写,展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些手法都使得《荆门行》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通过对荆门地区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社会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创作手法多样,使得《荆门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