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石谁为主,叫应呼莫应。
楼高才隐约,树远更崚嶒。
挂席凡三过,停桡欠一登。
扁舟向何许,漂泊傍渔罾。
【注释】:
①闰月:农历十月。
②玉山:在江西丰城,有“天下第一仙峰”之誉。
③八月:指八月十五中秋节。
④馀干:县名,在今江西余江县。
⑤易舟:换船的意思。
⑥鄱阳:县名,在江西省北部赣江、修水两流域之间。
⑦追集:追随聚集。
⑧十二首:这里指作者写的十二首诗。
⑨《楚辞》:“余不忍为此态也,复向余行歌。余不能应焉。”
⑩《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不得释。”
⑾“叫应”句:《世说新语·排调》载:“王蓝田性急。尝食蔗,常以车骑推(李)坦之;及与蓝田同坐,蓝田取蔗饴坦之说:‘大嚼一顿,剥却糖壳始得甘甜。’”
⑿“楼高”句:化用李白《庐山谣》诗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⒀“挂席”二句: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
⒁“扁”,通“翩”。形容船轻而速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诗人乘船从鄱阳到馀干,又改船由馀干到馀干附近的渔罾。诗人沿途作诗,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借石谁为主”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这一句的意思是诗人想回到故乡去。“叫应呼莫应”是诗人听到船上人呼唤他的姓名。
中间两联写景抒情。“楼高才隐约,树远更崚嶒”。“树远更高”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所见的景色:远处树木苍翠欲滴,近处楼房隐现于云雾之中,给人以朦胧之感。“楼高”四句写出了诗人所感之情:他看到如此优美的景色时,不禁想起故乡的美景。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表现出诗人的怀旧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漂泊生涯。诗人说“向何许”,表示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傍渔罾”则表明他靠打渔为生。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世和遭遇,也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旧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