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
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
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
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

【注释】:

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我作过长沙的客人,许多公卿朋友与我为友。

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听说你已久仰我的大名,但无缘见面,感到遗憾。

忽辱高轩过,仍蒙赐句投:忽然有贵官的车马经过,还蒙赐给我诗。

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偶然从邻居家经过,不能久留。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送友人入浙(今浙江一带),感慨交游日久,未能一见,故作此诗以表惜别之意。

开头两句“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点明自己的身份和与众宾客交往之盛。长沙是唐玄宗的行宫所在,诗人在长安做官时,曾在此地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自比为“长沙客”。这两句既表明了身份,也写出了与众宾客交往频繁、关系亲密的情状。“多与游”三字,写出了与众多宾客结伴同游的生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生活的闲适与舒适。

中间四句“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写因久闻其名而未及相见的遗憾之情。“闻风”二句,是说自从听到你的名声以来,就早已闻名于心,但因没有机会见面,所以心中一直耿耿于怀,感到遗憾。“识面”二句,则是说自己终于有幸见到了你,但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徒然地感叹遗憾。这四句中,既有久闻其名而产生的敬慕之情,也有因未能见面而生的遗憾之情。这种矛盾复杂的感情,使全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后面四句“忽辱高轩过,仍蒙赐句投”,“高轩”指显贵的车驾,这里指李元藻的来访。“忽”字写出了他突然光顾的意外和惊喜之情;“仍”字表明他此次来访并非偶然,而是事先安排好的。“仍蒙赐句投”,是他临走时送给作者的诗句。这两句既表明了他来访时的欣喜之情,又写出了两人相会时的亲切、融洽之情。

最后四句“偶从邻舍去,不办小淹留”,是说由于自己临时有事,所以不能久留。“偶从”二句,既写出了自己临时有事,又表明了对主人依依不舍之情。“不办小淹留”一句,既是对自己临时有事的谦辞,也是对主人深情的表达。这几句诗既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又表达了对主人的深情厚意,从而使全诗达到了高潮。

这首七绝写得含蓄蕴藉,婉转曲折,既表现了深厚的友谊,又流露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语言平易自然,而又富于变化,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