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得闰,草木向迟雕。
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
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
剩暑犹须葛,谁能远致韶。

江南秋得闰,草木向迟雕。

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

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
剩暑犹须葛,谁能远致韶。

【注释】
江南:指南方地区。闰:这里指晚秋。草木:指植物生长。向迟雕:逐渐变得稀疏。雕:古代的一种玉制器物,这里比喻植物。正性:本性。松桧:松树和桧树,都是常绿树种。群生:众多植物。同艾萧:一同凋落的萧索之象。漂流:漂泊不定。舟楫:船。箪瓢:古代用陶制的圆形饭具,瓢是盛水的器具,用来比喻简陋的生活用品。剩暑:剩余的暑气。葛:一种夏季用的草药。

【赏析】
赵蕃的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江南的景致变化,以及诗人在自然变化中感受到的人生哲理。诗中通过“江南秋得闰,草木向迟雕”开篇,就勾勒出了江南秋天特有的景致——草木稀疏,景色凄美。紧接着,“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两句,诗人感叹自己失去了如松柏一般的坚韧本性,与万物一同走向衰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感慨。

接下来的“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则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情景,以及他对于简单朴素生活用品的怀念。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剩暑犹须葛,谁能远致韶”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在余暑尚存之际,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询问他们是否也能像自己一样,拥有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