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家何在,溪边百尺台。
句追唐甫白,词鄙汉邹枚。
此士诚高遁,诸公谩挽推。
因过问消息,几日送诗来。

【注释】:

孺子家何在——孺子:对年幼的男子的敬称。家何在:指年幼的人家的去向。

溪边百尺台——溪边:指山间小溪,水边。百尺台:形容台的高峻。

句追唐甫白——唐甫: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这句意思是说:你诗中的句子,很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词鄙汉邹枚——词:指诗的语言;邹、枚:都是汉代辞赋家。《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有赋八种,东汉时有辞赋九种,合称为“九赋”,所以这里用邹、枚代指辞赋。

此士诚高遁——此士:指我;高遁:指隐居,不问世事。

诸公谩挽推——诸公:指一些朋友、同僚;谩:虚妄不实;挽推:拉拽推举。

因过问消息——因:因为,由于;过:拜访;问:探望;消息:指人的生活或工作情况。

几日送诗来——几日:几天,几时;送诗来:指送诗给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给友人公择的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诗的开头四句写景,通过询问友人的居址,引出了对友人的关切。接着写友人的才情很高,但他不愿做官。然后写自己和一些朋友都曾想挽留他出来做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最后写自己因为有事要路过友人的住处,特地去探望一下。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感情。

这首诗的内容十分浅显,但艺术构思精巧。首联以“问”字领起,直接点出“问讯”,并把问候的对象放在了“孺子家”,即年轻人的家中。这种写法很别致。次联写诗人看到友人的诗中有“唐甫”、“邹枚”这样的字眼,就想到李白和邹阳。这两句虽然只是诗人的猜想,但却使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三联写诗人看到友人不愿做官,就想到自己曾经和朋友一起挽留他出来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这两句虽只写到挽留,但已经把友情表达得很充分了。第四联写诗人因为有事路过友人的住处,特地去探望一下,这就使诗歌增加了一层悬念。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却表达得十分充分。这种含蓄蕴藉的手法,是古典诗歌所常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