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此檐间雨,骤兹山下溪。
真成乱昏昼,何止碍轮蹄。
云变看苍狗,泥深听竹鸡。
不能同愦愦,政尔合栖栖。
【注释】
檐:屋檐。四首:这里指《苦雨》四首诗。
骤:突然。兹:这个。
真:确实,实在。成:使成为。何止:何止于。碍:阻塞,妨碍。轮蹄:车轮。泥深听竹鸡:泥泞中听见竹林中的鸡声。政尔:也如此。合:应。栖栖:急迫的样子。
【赏析】
《苦雨》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组五言绝句。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写景细腻入微,表达了诗人对苦雨连绵不绝,生活艰难困顿的感叹,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第一首诗“积此檐间雨,骤兹山下溪。”前二句写诗人所处环境的苦雨连绵不断。诗人从檐间到山溪,以广阔的空间,描绘了一幅苦雨图。“檐”指屋檐,“山溪”,指山涧溪流。“檐间”与“山溪”之间,虽隔千里,而风雨却是相通的。“檐间”的雨水汇流到山溪,又由山溪奔流到江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骤”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了雨势之大,又暗示了这种天气持续时间之长。“骤”“兹”二字,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都表现出来了。“真成乱昏昼,何止碍轮蹄。”这两句诗写雨对交通的影响。“乱昏昼”,即形容天色昏暗,视线不清,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何止”,表示程度之深。“碍轮蹄”,“碍”是阻塞的意思,意思是说雨不仅阻碍了人们的行走,而且连车马也难以正常行驶。这里的“碍”字,既写出了雨势之大,也表现了雨对交通的严重影响。这两句诗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地写出了雨的威力。
第二首诗“云变看苍狗,泥深听竹鸡。”前二句写诗人所见的云和听到的雨声。云在天空中变化不定,时而像狗的形状,时而又变成其他形状。诗人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想象到了雨声的不同。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雨声的特点,而且通过云的变化,进一步表现了雨的特点。“苍狗”,指的是乌云密布的天空。“竹鸡”,是一种生活在山野间的动物,善于鸣叫。诗人之所以能听到竹鸡的声音,是因为泥泞使得竹鸡的叫声传得更远。这两句诗通过听觉描写,把声音与形象结合起来,更富有画面感。“不能同愦愦”,即不能像别人那样心烦意乱。“政尔合栖栖”,即只能像我这样急于求安息。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和迫切。
第三首诗“不能同愦愦,政尔合栖栖。”前二句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和行为表现。“不能同”与“政尔”是对举,前者表示自己无法像别人那样心烦意乱,后者则表明只有像自己这样急于求安息的人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表现出自己的行为方式——急于求安息。“合”在这里有“应该”的意思。“栖栖”,意为急迫不安的样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态度——既认识到自己的困境,又不愿意像别人那样沉溺其中。这两句诗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整组诗共四首,每首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苦雨连绵不绝、生活艰难困顿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