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侵衣薄,风来飒鬓秋。
有觞宽偪仄,无意计沉浮。
谁念千山底,深怀二老游。
更阑竟忘寝,诗就不成讴。

【注释】侵:侵扰。风来飒鬓秋:秋风飒飒,吹动鬓发。逼仄、沉浮:处境艰危。谁念千山底:谁想到千山之下。深怀二老游:深深地怀念两位老人的游踪。更阑:夜深了。竟忘寝:竟然忘了睡觉。诗就不成讴:诗歌写成后,吟唱不出声音。

【赏析】此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是诗人晚年在长安时所作。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冬,杜甫流寓夔州,与李白相会,同宿白帝城。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曾提到此事:“昔年意气接豪侠,万里西风吹鬓毛。”当时,他们两人都是三十出头,正值壮年,但杜甫此时已年近五旬,而李白也已四十九岁。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感慨万千。此诗便是诗人在夔州时所作,追忆昔日与李白相会的情景。

“月上侵衣薄,风来飒鬓秋”。这两句写夜深时月照身上衣襟感到寒冷,风吹过鬓发使人感觉秋天的萧瑟。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为线索,从时间顺序上写起,表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之情。开头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含着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朋友的思念。月高风冷,正是入夜时分,诗人正独自对着皎洁的月光沉思往事。

“有觞宽偪仄,无意计沉浮”。这句的意思是说,酒兴很好,所以不计较世事的成败得失。偪仄,狭小;沉浮,即浮沉,比喻世事的得失。诗人用“有觞”一词表明自己饮酒的心情很愉快,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闲适和超脱。

“谁念千山底,深怀二老游”。“二老”,指唐肃宗李亨及其皇后杨氏、太子李豫。这里诗人借指唐肃宗、杨贵妃以及他们的子孙们。“有觞宽偪仄”与“无意计沉浮”,这两句诗一反前句所描绘的闲适之景,转而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担忧与忧虑。诗人通过回忆当年与李白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更阑竟忘寝,诗就不成讴”。这句的意思是说,深夜了还在构思创作。“竟忘寝”,意思是通宵未睡。“成讴”,意为诗歌完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为线索,通过对月色、风声、酒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之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担忧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与思索。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