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林再世企疏堂,不但私荣国有光。
毕娶了知家法在,耐官爰自祖风长。
眼明图史犹年少,手种桧松今老苍。
父客同时亦同盛,成都卜宅匪它杨。

【注释】

  1. 贺向伯元通判休致:贺向伯元任通判期满,辞去官职。
  2. 芗林:指家乡的园林。芗林再世:再次回到故乡。
  3. 企疏堂:指希望建一所书房。
  4. 不但私荣国有光:不仅个人荣耀国家,也为国家增光彩。
  5. 毕娶:全部娶完。
  6. 了知家法:明白家族规矩。
  7. 耐官爰自祖风长:在官场上能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
  8. 眼明图史犹年少:虽然眼睛不老,但年轻时喜欢读史书的习惯依然存在。
  9. 手种桧松今老苍:亲手种植的桧树和松树已经苍老。
  10. 父客:父亲的朋友,这里泛指亲友。
  11. 同盛:同样兴盛。
  12. 成都卜宅匪它杨:选择成都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并不是因为它是杨姓的故居。
    【赏析】
    这是一首告别诗,贺向伯元因政绩卓著,被朝廷调离家乡,临别之际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友人亲情的珍视之情。
    首联写辞官回乡的情景。“芗林”,指家乡的园林;“再世”,指再一次回到故乡。“企”即企盼的意思;“疏堂”,指书房。诗人希望在书房中继续读书,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同时也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让家乡更加美丽繁荣。
    颔联写作者对家族规矩的了解和遵守。“不但”、“私荣”二字突出了作者的自觉意识,“国有光”则表明了作者的远大理想。“毕娶”与“了知家法”相呼应,表明作者对家族规矩的严格遵守。
    颈联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历练和成长。“眼明图史犹年少”,尽管年岁已长,但对读书的热情并未减退;“手种桧松今老苍”,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于树木的喜爱却从未减少。这两联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欣赏。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重视和珍惜。“父客”指父亲的朋友,这里泛指亲友;“同盛”表示亲友之间同样兴盛。“成都卜宅匪它杨”则表达了作者选择成都作为居住地的原因,不是因为杨姓,而是因为那里的山水宜人、风景如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友的重视,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