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说麦黄如病人,可堪梅落似残春。
休论北客惊相叹,试问南公见一新。
谓恐齐民罹疠疫,又言汉诏发深淳。
从兹度日能无事,频与传诗慰此贫。

【注释】

次韵:依韵诗,即用原作者的韵部来写自己的诗歌。签判:官名,主管文书、簿册、诉讼等事宜的官员。丈:对有官职者的尊称。长句:指律诗的长行诗句。可堪:不堪。梅落似残春,是说梅花已经凋零了,好像春天已经过去了。北客,北方来的客人,惊相叹,因北方人很少见到梅花而惊讶感叹。南公,南方来的长官,见一新,意思是看到新的景色。谓恐齐民罹疠疫,意思是恐怕百姓们会染上疾病。汉诏发深淳,汉朝的诏书颁布得非常深远和淳朴。从兹,从此,度日:过日子。无事:没有事。频,多次。传诗:传递诗篇。慰:安慰。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春。苏轼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诗人此时心情抑郁,面对满目荒凉景象,感慨颇深,因而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起句“未说麦黄如病人”,是说尚未看见麦子泛黄色,就像得了病的人那样瘦弱憔悴。这既是诗人所见之景,也是诗人所感之情。诗人以“病人”自比,表明自己此时的心情十分郁闷。接下来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用“梅落似残春”与“麦黄”相对照,以“梅落”暗喻政治上的遭遇,以“麦黄”暗喻自己的处境。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接下来的三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诗人用“休论北客惊相叹”来表示自己对世事的淡漠,认为北方来的客人因缺少欣赏江南美景的机会而惊讶不已,这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接着用“试问南公见一新”来表达自己对南国风景的喜爱之情,希望南方的长官能够见到江南的新变化。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谓恐齐民罹疠疫”来表达自己对百姓的关切之情;又以“又言汉诏发深淳”来表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心。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待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