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蹇同来秋始高,肃霜于此背征袍。
别离摇落谁入句,险阻艰难卒岁劳。
好在梅花千雪树,因思我友两文豪。
莫道凶年政艰食,径须一醉办糜醪。
溧阳别成父弟兼寄远父秉文
【注】①成父弟:指作者的侄子成公。②两文豪:指作者与友人范仲淹。
策蹇同来秋始高,肃霜于此背征袍。
别离摇落谁入句,险阻艰难卒岁劳。
【译】秋天刚到,我们骑着毛驴一起来到溧阳。
在这里,凛冽的霜气使人感到寒冷,背上披着出征的衣服。
在离别的时候,谁能写出“离人”这样的词句呢?
路上的险阻、困难和艰苦,使我度过了一年。
好在梅花千树雪白如银,想起我那朋友(范仲淹)两位才子。
不要担心这一年是凶年,粮食吃不完,应该痛痛快快地喝个醉饱。
赏析:“策蹇同来秋始高,肃霜于此背征袍。”
此二句写自己和侄儿一起来到了溧阳,秋天刚刚到来,天气已经凉了,背上背着出征的大衣。
“肃霜”两句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肃霜”二字点明时令为深秋,天气转凉,霜降而寒。“背征袍”三字既写出了行装的简陋,也暗示了此行的艰辛。
第三四句写途中之思。“离人”一词,用得极为恰当。作者此时身经百战,历尽坎坷,正是感慨万千,思绪万千之时。然而诗人并未直抒胸臆,却巧妙地用了一个反问句,以“谁入句”作结,使诗情更显深沉。
第五六句写自己一路上的艰辛和苦楚,但想到有朋友同行,又有酒可畅饮,所以并不觉得难熬。
尾联“好在”、“因思”,表明了对生活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