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曾觅扊扅炊,别后东西无自知。
似说诸侯枉行卷,却从群彦赴明时。
相如定辱君王问,郑老宁容尔汝期。
几欲寄书愁不达,偶因闲暇一酬诗。

【注释】

病中曾觅扊扅炊:病中曾想用扊扅(木工工具)炊煮。

别后东西无自知:别离之后,不知东西南北。

似说诸侯枉行卷:像说那些诸侯枉自写了奏书。

却从群彦赴明时:反而跟随众多儒士去到朝廷。

相如定辱君王问:司马相如一定会被君王责问。

郑老宁容尔汝期:郑玄老先生怎能容忍你那样随意。

几欲寄书愁不达:几次想要寄信给李德裕,因为不能传达而忧愁不已。

偶因闲暇一酬诗:偶然有空闲的时候才写一首诗来回报他。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罢知制诰后不久写给李德裕的,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交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充满了对故交的深情厚谊。

首联“病中曾觅扊扅炊,别后东西无自知”,表达了诗人生病期间曾想用扊扅炊饭,但疾病缠身,无法自理,只好独自承受痛苦。诗人在病中还不忘自己的使命,想要为朝廷效力。

颔联“似说诸侯枉行卷,却从群彦赴明时”,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诸侯比作那些枉自写了奏书的人,暗示了他们的虚伪和无能。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选择跟随众多儒士去到朝廷,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颈联“相如定辱君王问,郑老宁容尔汝期”,诗人用司马相如和郑玄两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曾受到汉武帝的质疑,但他并没有被打败;而李德裕在朝中的地位并不显赫,诗人认为他应该能够容忍这种误解。这里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李德裕的理解和支持。

尾联“几欲寄书愁不达,偶因闲暇一酬诗”,诗人多次想要写信给李德裕倾诉自己的心声,但由于路途遥远和书信不通,始终未能实现。最后只能通过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回信。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以及对故交的思念之情。同时,诗歌也蕴含着诗人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