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名山三十年,每逢佳处一悠然。
独于此地欠行迹,始信兹游亦属天。
坛记旧模唐刺史,句题今诵两诗仙。
和篇末至夫何敢,势似求鱼乃木缘。

【注释】发轫:启程。名山:名胜风景。三十年:指从赣州出发的三十个年头。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欠行迹:缺少踪迹。兹:这,指麻姑山。唐刺史:唐代刺史。坛记:坛上的铭文。唐刺史所刻石上,有关于麻姑山的碑文。两诗仙:唐代两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篇:即《麻姑山》一诗。夫何敢:怎么敢。势似求鱼乃木缘:形势好像要像鱼儿那样在水里游动,实际上却要像树木一样扎根于水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麻姑山游玩时作的一首题诗。

开头两句说,“我”从赣州启程到麻姑山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每到一处佳地,总是悠然自得。这里用“每”、“始信”两个词强调出“我”对这次麻姑山之行十分珍惜与期待的心情,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麻姑山景色的美好向往。

第三句“独于此地欠行迹”是说,在这地方,“我”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表现了作者的谦逊和低调。

第四句“始信兹游亦属天”是说,这次麻姑山的游玩真是天上安排的缘分啊!这里的“也”字表示转折,突出了作者对这次游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第五句“坛记旧模唐刺史”指的是麻姑山上有一座唐代刺史留下的碑文,上面刻录了麻姑山的历史和传说。这里用“旧模”两个字强调出麻姑山的历史底蕴深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麻姑山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六句“句题今诵两诗仙”是指现在的人们仍然在诵读唐代两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以此来赞美他们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这里以“仍”字强调出人们对这两位诗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第七句“和篇末至夫何敢”是说,在《麻姑山》这首诗的结尾部分,作者写道“怎么敢”,但实际上却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走一般,想要摆脱束缚却又无法摆脱,这种矛盾的表达形式更加凸显了作者对这次游玩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第八句“势似求鱼乃木缘”则是说,虽然“我”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但实际上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动一样,想要摆脱却又无法摆脱,这种矛盾的表达形式更加凸显了作者对这次游玩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