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瑟缩似高秋,门巷萧条若故侯。
粗有百篇儿可诵,何须四海辙能周。
怜才满世今谁是,好士如公独见优。
父子曾闻自知己,朅来敢意许同游。

【注释】

林园瑟缩似高秋:林园里瑟缩着像秋天一样寒冷,形容自己身处困境。门巷萧条若故侯:门前的街道萧条冷落,宛如旧时侯爵的宅第。百篇儿可诵:一百篇文章可以诵读。何须四海辙能周:何必说走遍天下到处都能行得通,比喻到处都受欢迎。怜才满世今谁是:怜惜才能的人如今还有谁?好士如公独见优: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现在难得一见。父子曾闻自知己:我的父母也曾听说过您的大名和您的为人。朅来敢意许同游:现在我敢冒昧地邀请您一起出游。朅(què),古地名;来,指来到这里;敢意,谦词,表示冒昧。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的处境。颔联写诗人对人才的珍视。颈联赞颂作者的品德和才能。尾联表达与作者的深厚友情。全诗以“秋”字为韵,语言平实自然,感情真挚恳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到永州期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生活清苦,但他仍关心国事、忧民疾苦、关心朋友,并把这种心情寄寓在诗中。《用文显秋字韵呈签判丈兼简子畅兄》即反映了诗人这种心境。

第一句“林园瑟缩似高秋”,描绘了一个凄冷萧索的景象。诗人把自己的处境比作“高秋”,说明他所处的环境非常寒冷,就像深秋时节那样。这里的“瑟缩”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之感。

第二句“门巷萧条若故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荒凉景象。诗人将门前的道路比作旧时的侯爵府邸,表达了自己的失落和无奈。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粗有百篇儿可诵”,则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一种自信。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一些文章可以流传千古,供后人传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展示了他的文学造诣。

第四句“何须四海辙能周”,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人才的看法。他认为,即使能够走遍天下,到处都能行得通,也难以得到真正的认可和欣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稀缺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当前社会人才状况的不满。

第五句“怜才满世今谁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人才的感叹。他认为,现在世上真正懂得珍惜和爱惜人才的人已经不多见了。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才流失的忧虑,也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不满。

第六句“好士如公独见优”,则是对作者的赞美之词。他称赞作者如同一位善于发现和珍惜人才的人,能够独具慧眼地识别出真正的人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作者才能的钦佩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当前社会人才状况的不满。

第七句“父子曾闻自知己”,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他相信自己的父亲也曾听说过自己的大名和才华,并且对他的品行和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自豪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当前社会人才状况的不满。

最后一句“朅来敢意许同游”,则是一种豪迈的情怀。他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敢于冒险结交天下的朋友,共同游历四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不满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人才状况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关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